大动干戈
拼音dà dòng gān gē
含义干戈:古代的两种武器。大规模地进行战争。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出处《论语·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业;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典故出处
《论语·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业;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近义词
大打出手、兴师动众、大张旗鼓
反义词
鸣金收兵、偃旗息鼓
英文翻译
get into a flight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干戈:古代的两种武器。大规模地进行战争。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成语举例:同学们应友好相处,不能为一些小事情而大动干戈。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成语结构:动宾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干,不能读作“ɡàn”。
成语辨形:戈,不能写作“弋”。
成语谜面:动武
详细解释
- 成语“大动干戈”由四个汉字组成,其中“大动”表示大规模行动,指的是采取强力的手段;“干戈”指的是武器,代表使用武力。整个成语的意思是采取大规模行动或使用武力来解决问题。
使用场景
- 成语“大动干戈”常用于形容某个团体或个人采取激烈手段去解决问题或处理事务的情况。它可以用来描述政治、军事、经济等领域中的行动,也可以用来形容个人在处理问题时采取激烈手段。
故事起源
- 成语“大动干戈”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战争故事。相传,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位名叫孙膑的军事家,他主张用巧妙的计策来战胜敌人,而不是直接使用武力。然而,有一次,孙膑的计策失败了,他感到非常沮丧。于是,他决定采取激烈手段,动员大军,使用大量的武器来解决问题。他的这种做法被人们称为“大动干戈”,后来成为了一个成语。
成语结构
- 主谓结构,由“大动”和“干戈”两个词组成。
例句
- 1. 这个企业面临激烈竞争,必须大动干戈,采取更加激进的市场推广策略。2. 政府决定大动干戈,加大打击犯罪的力度。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大动干戈”与大规模行动和使用武力的情景联系起来,形成图像记忆。例如,想象一个巨大的军队正在进行激烈的战斗,大动干戈的场景会更加生动,便于记忆。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战争、政治、军事等相关的成语,例如“兵强马壮”、“围魏救赵”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要团结一致,大动干戈,努力学习,考取好成绩。2. 初中生:为了保护环境,我们要大动干戈,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和环保活动。3. 高中生:面对重大挑战,我们不能束手待毙,必须大动干戈,勇往直前。4. 大学生:在就业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我们要大动干戈,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