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楼阁
拼音kōng zhōng lóu gé
含义悬在半空中的阁楼。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空想。
出处《史记·天官书》:“海旁蜃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唐·宋之问《游法华寺》诗:“空中结楼殿,意表出云霞。”
典故出处
《史记·天官书》:“海旁蜃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唐·宋之问《游法华寺》诗:“空中结楼殿,意表出云霞。”
近义词
虚无飘渺、海市蜃楼
反义词
脚踏实地
英文翻译
the realm of fancy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悬在半空中的阁楼。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空想。
成语举例:实者,就事敷陈,不假造作,有根有据之谓也;虚者,空中楼阁,随意构成,无影无形之谓也。(清 李渔《闲情偶寄 结构第一》)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空,不能读作“kònɡ”。
成语辨形:阁,不能写作“鎗”。
成语辨析:空中楼阁和“海市蜃楼”;都可指虚无缥缈;实际不存在的事物。不同在于:空中楼阁偏重于无根据的空想;“海市蜃楼”则重在远离实际的幻想;语义比空中楼阁重。
成语谜面:天宫;月宫;广寒宫
成语故事
在很久以前,山村里有一位财主。他非常富有,但生性愚钝,尽做傻事,所以常遭到村人的嘲笑。
有一天,傻财主到邻村的一位财主家作客。他看到一幢三层楼高的新屋,宽敞明亮,高大壮丽,心里非常羡慕,心想:我也有钱,而且并不比他的少。他有这样一幢楼,而我没有,这像什么话呢?一回到家,他马上派人把工匠找来,问道:“邻村新造的那幢楼,你们知道是谁造的吗?”
工匠们回答道:“知道,那幢楼是我们几个造的。”
傻财主一听,非常高兴,说:“好极了,你们照样子再给我盖一次。记住要三层楼的房子,要和那幢一模一样。”
工匠们一边答应,心里一边嘀咕;不知这次他又会做出什么傻事来。可是不管怎样,还得照吩咐去做,大家便各自忙开了。
一天,财主来到工地,东瞅瞅,西瞧瞧,心里十分纳闷,便问正在打地基的工匠:“你们这是在干什么?”
“造一幢三层楼高的屋子呀,是照您吩咐干的。”
“不对,不对。我要你们造的是那第三层楼的屋子。我只要最上面的那层,下面那二层我不要,快拆掉。先造最上面的那层。”
工匠们听后哈哈大笑,说:“只要最上面那层,我们不会造,你自己造吧!”
工匠们走了,傻财主望着房基发愣。他不知道,只要最上面一层,不要下面两层,那是再高明的工匠也造不出来的。
详细解释
- 空中楼阁原本指在空中搭建的楼阁,无实际存在的建筑物。而在成语中,空中楼阁表示的是人们想象出来的或不切实际的美好事物或计划。它强调了虚幻和不现实的性质。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某些过于理想化、不现实或不切实际的想法、计划或设想。也可以用来警示人们不要过于追求虚幻的东西,而忽视了现实的重要性。
故事起源
- 空中楼阁最早出现在明代文学家杨慎的《燕京岁时记》中。他在描述京城的景色时用到了“空中楼阁”这个词语,形容了京城的美丽和宏伟。后来,这个词语逐渐被人们引申为形容虚构的或不切实际的事物。
成语结构
- 空中楼阁是一个由三个汉字组成的成语。
例句
- 1. 他的计划只是空中楼阁,根本无法实现。2. 不要被空中楼阁的美好幻想所迷惑,应该脚踏实地去追求真实的目标。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空中楼阁”想象成一座悬空的楼阁来记忆这个成语。这个悬空的楼阁代表虚构的或不切实际的事物。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空中楼阁相关的成语,如“画龙点睛”、“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都是用来形容虚幻或不切实际的事物。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想要住在空中楼阁里,可以观赏美丽的风景。2. 初中生:他的计划太空中楼阁了,根本无法实现。3. 高中生:不要沉迷于空中楼阁的幻想中,应该努力追求现实的目标。4. 大学生:我们应该摒弃空中楼阁的理想,脚踏实地地去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