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掉书袋在词典中的解释
diàoshūdài

掉书袋

拼音diào shū dài

含义掉:摆动,摇动。指说话或写文章好引用古书言词来卖弄自己的学识渊博。

出处《南唐书·彭利用传》:“利用对家人稚子,下逮奴隶,言必据书史,断言破句,以代常谈,俗谓之‘掉书袋’。”

典故出处

  • 《南唐书·彭利用传》:“利用对家人稚子,下逮奴隶,言必据书史,断言破句,以代常谈,俗谓之‘掉书袋’。”

近义词

  • 掉文袋

英文翻译

  • fill one's writing with quotations to parade learning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掉:摆动,摇动。指说话或写文章好引用古书言词来卖弄自己的学识渊博。
    成语举例: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旗人掉书袋,有时不伦不类,王有龄倒真的好笑了。”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显示自己
    成语结构:动宾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掉书袋一词最早出现在明代杨慎《登科记闻》中,原指考试时因紧张而将书袋掉在地上,引起他人注意。后来,这个词逐渐演变为形容人在言辞或文章中虚华而无实质的表现。掉书袋的人通常喜欢使用华丽的辞藻和修辞手法,但内容却缺乏实质,只是空洞的虚言。

使用场景

  • 掉书袋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那些善于虚饰、说话浮夸的人。在各种社交场合,特别是演讲、辩论和写作中,掉书袋的人常常以华丽的辞藻来吸引别人的注意,但他们的言辞往往缺乏实质,只是空洞的虚言。

故事起源

  • 掉书袋一词最早出现在明代杨慎《登科记闻》中,记载了一个考生在考试时因紧张而将书袋掉在地上的故事。这个故事成为了后来形容人言辞华丽而内容空洞的成语。

成语结构

  • 掉书袋是一个动宾短语,由动词“掉”和名词“书袋”组成。

例句

  • 1. 他在演讲中经常掉书袋,听起来很有文采,但实际上没有什么实质内容。2. 这篇文章掉了不少书袋,但读完后却没有得到任何有用的信息。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掉书袋”联想为一个人在演讲或写作时,突然将书袋掉在地上的情景来记忆这个成语。这个动作象征着虚华而无实质的言辞。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类似的成语,比如“画蛇添足”、“镜花水月”等,可以扩展你的成语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作文很掉书袋,看起来很漂亮,但是内容却没有什么实质。2. 初中生:老师在课堂上讲话总是掉书袋,我们听起来很高兴,但是学到的东西却很少。3. 高中生:这篇文章的修辞手法很掉书袋,但是没有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4. 大学生:他在辩论比赛中总是掉书袋,但是他的观点并没有说服力。5. 成人:这个政治家的演讲总是掉书袋,听起来很有魅力,但是缺乏实质性的政策建议。

拆字解意

掉书袋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