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幽洞灵
拼音tōng yōu dòng líng
含义通晓、洞察幽冥灵异之事。
出处南朝·梁·陆倕《新刻漏铭》:“尚辨天意,犹测地情。况我神造,通幽洞灵。”
典故出处
南朝·梁·陆倕《新刻漏铭》:“尚辨天意,犹测地情。况我神造,通幽洞灵。”
近义词
通幽洞冥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通晓、洞察幽冥灵异之事。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通,通达;幽,深奥;洞,洞悉;灵,聪明。通幽洞灵形容人的思想深邃,能够触类旁通,洞察事物的本质和内在的道理。
使用场景
- 通幽洞灵常用于形容人的智慧和见识,可以用来赞美那些思维敏捷、见解独到的人。也可以用于形容某些作品、文章、音乐等具有深远意义和启迪性的作品。
故事起源
-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中有一则故事。当时,齐国有一位名叫晏婴的大臣,他精通音律,通晓兵法,善于指导国家政治和军事。有一次,晏婴前往齐国的东边边境,观察了一段时间后,他洞察出了敌军的弱点并提出了有效的对策,成功地阻止了敌人的进攻。从此以后,人们称赞他的智慧和洞察力,形容他为“通幽洞灵”。
成语结构
- 通幽洞灵是一个四字成语,由两个形容词和两个形容词性的名词组成。
例句
- 1. 他的思维通幽洞灵,总能够看透问题的本质。2. 这部小说通幽洞灵,给人以启发和思考。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站在一个幽深的洞穴里,他的思想洞察力非常强,能够洞悉事物的本质,因此被称为“通幽洞灵”。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智慧和洞察力相关的成语,如“博古通今”、“洞若观火”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讲的课很有趣,我觉得老师的思想通幽洞灵。2. 初中生:这本书的作者思想通幽洞灵,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3. 高中生:他的演讲思想通幽洞灵,深深地触动了我。4. 大学生:这位教授的研究成果通幽洞灵,对学术界有重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