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蛾赴烛
拼音fēi é fù zhú
含义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同“飞蛾赴火”。
出处宋·黄庭坚《演雅》诗:“蛣蜣转丸贱苏合,飞蛾赴烛甘死祸。”
典故出处
宋·黄庭坚《演雅》诗:“蛣蜣转丸贱苏合,飞蛾赴烛甘死祸。”
近义词
飞蛾赴火、飞蛾赴焰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同“飞蛾赴火”。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指自取灭亡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飞蛾赴烛是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飞蛾是一种夜行性昆虫,常常被灯光吸引,不顾危险飞向烛火;赴烛意味着前往火源。这个成语形象地比喻人们不顾危险、自取灭亡的行为。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那些明知道会带来危险或失败,却还是不顾一切地去做的人。例如,一个人明知道某种行为会导致不好的后果,但仍然选择去做,就可以用“飞蛾赴烛”来形容。
故事起源
- 据传说,飞蛾赴烛这个成语的典故源自于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有一只蛾子看到了烛光,被烛光所吸引,便飞向了火源。最终,蛾子被火烧死了。这个故事形象地揭示了人们不顾危险、自取灭亡的行为。
成语结构
- 飞蛾赴烛是一个主谓宾的成语,其中“飞蛾”是主语,表示不顾危险的人或行为;“赴烛”是谓语,表示主动前往灾祸或危险的源头。
例句
- 1. 他明知道这条路有危险,却还是飞蛾赴烛般地冒险去了。2. 这个人总是飞蛾赴烛,不顾后果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形象化的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只蛾子被烛光吸引,不顾危险地飞向了烛火,最终被烧死。这种形象化的记忆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类似的成语,例如“自掘坟墓”、“自取灭亡”等,来扩展对类似意思的成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明知道作业没做完,但还是玩手机,简直是飞蛾赴烛!2. 初中生:他明明知道考试没有复习,还是玩游戏,真是飞蛾赴烛般的愚蠢!3. 高中生:她明明知道这个决定会带来很大的风险,却仍然选择去做,真是飞蛾赴烛!4. 大学生:他明明知道这个投资项目很危险,却还是决定去尝试,简直就是飞蛾赴烛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