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剥极则复在词典中的解释

剥极则复

拼音bō jí zé fù

含义剥卦阴盛阳衰,复卦阴极而阳复。比喻物极必反,否极泰来。

出处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抑闻大《易》之义,剥极则复,否极则泰。吾中国今日之弱,岂犹未极耶?思之思之。”

典故出处

  • 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抑闻大《易》之义,剥极则复,否极则泰。吾中国今日之弱,岂犹未极耶?思之思之。”

近义词

  • 剥极必复、物极必反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剥卦阴盛阳衰,复卦阴极而阳复。比喻物极必反,否极泰来。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事物相互转化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近代

详细解释

  • 剥极则复是一个四字成语,由“剥”、“极”、“则”、“复”组成。其中,“剥”指剥去、脱去;“极”指极端、极限;“则”表示条件、规则;“复”指恢复、重现。整个成语的意思是,当事物发展到极端的程度后,往往会出现反转,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使用场景

  • 剥极则复常用于描述事物发展的规律,特别是在经济、政治、社会等领域。它可以形容一个人或一个团体在经历困境或逆境后重新崛起的情况,也可以用来表达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反转现象。

故事起源

  • 剥极则复的故事起源于《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故事中,主父偃是一个晋国的大臣,他因为忠诚而受到赏识。然而,他的兄弟主父偃却投靠了敌国秦国,并成为了秦国的大臣。主父偃为了保护自己的家族,选择了忍辱负重,但他的忍耐并没有持续太久。当秦国国君赵高对他进行侮辱时,他终于忍无可忍,剥去了自己的衣服,大骂赵高。这一举动引起了秦国国君的注意,他被任命为秦国的大臣,并最终帮助秦国统一了六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事物发展到极端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反转,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成语结构

  • 剥极则复的结构是“剥”+“极”+“则”+“复”。

例句

  • 1. 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低谷,他的事业终于剥极则复,重新获得了成功。2. 这个国家经历了战争的洗礼,最终剥极则复,实现了繁荣和发展。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剥极则复:1. 将每个字的拼音和意思记住,然后连起来念几遍,加深记忆。2. 找到一个与剥极则复相似的场景或故事,将其与成语联系起来,形成关联记忆。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剥极则复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成语的使用方法和相关的故事。你还可以了解其他与剥极则复意义相近的成语,例如“反败为胜”、“转败为胜”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每次考试都很差,但我相信剥极则复,只要我努力学习,一定能取得好成绩。2. 初中生:这个团队在比赛中一度落后,但他们没有放弃,最终剥极则复,取得了胜利。3. 高中生:历史上有许多国家经历了剥极则复的过程,从衰落到再次崛起,这是历史的规律。4. 大学生:在创业的道路上,经历了剥极则复的创业者更能体验到成功的甜蜜。5. 成年人:剥极则复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困境而放弃希望,要坚持下去。希望这个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

拆字解意

剥极则复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