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篇累牍
拼音lián piān lěi dú
含义累:重叠;牍:古代写字的木片。形容篇幅过多,文辞冗长。
出处《隋书·李谔传》:“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
典故出处
《隋书·李谔传》:“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
近义词
拖泥带水、长篇大论
反义词
言简意赅、简明扼要、要言不烦
英文翻译
at great length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累:重叠;牍:古代写字的木片。形容篇幅过多,文辞冗长。
成语举例:他写的文章总是连篇累牍,大家都不爱看。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定语、状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累,不能读作“lèi”。
成语辨形:篇,不能写作“遍”;牍,不能写作“读”。
成语谜面:写个没完
成语故事
李愕;字士恢,隋文帝时任治书侍御史,很有辩才,文章也写得很好。他看到六朝以来的文章常常华而不实,决定上书给隋文帝,希望通过发布政令来改变当时文风。主意打定,他就着手去写。李愕的《请正文体书》终于写好了,他在上奏之前又看了一遍:书中从魏武帝、文帝、明帝说起,谈到了他们祟尚文辞,不重视为君之道,只注重文辞华丽的雕虫小技,下面的人跟着他们,在文辞华丽上大做文章,渐渐形成风格,给后世带来了恶劣的影响及危害,望当今皇上能出政令改变文风。,他觉得自己把要说的话都说清楚了,第二天,他就把奏章递了上去。
隋文帝阅了李得的奏章,不住地点头,当看到“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时,心想;李愕说得对呀,现在的一篇篇文章,一箱箱案卷,谈来谈去,都离不开吟风弄月,真是又长又累赘。这样下去,世俗无论贵贱贤愚,都去吟咏风花雪月,崇尚绔丽文风,追逐功名利禄,可怎么得了哇!于是他下令说:“把李愕的奏章颂示天下”。如以后写来的奏章再刻意注意文风,定严加追究。”。
详细解释
- 连篇累牍形容文章或书信连续不断,数量繁多。篇和牍都是计算文章数量的单位,篇指文章,牍指写字的木板。连篇累牍的含义是指文章写得很多,字迹密密麻麻。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写文章、写书信或者写作业非常勤奋,内容丰富。也可以用来形容一本书、一篇文章或者一封信的内容丰富,篇幅很长。
故事起源
- 《庄子·养生主》有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叫莒牛的人,他写了很多文章,篇幅极多。后来,有人问莒牛为什么能写出这么多文章,莒牛回答说:“我有一块木板,每天写满一块木板,就算是完成了一天的任务。”莒牛的回答使人们感叹不已,从而形成了成语“连篇累牍”。
成语结构
- 连篇累牍是由两个连续的词组成的,没有特定的词序。
例句
- 1. 他非常勤奋,每天都能写出连篇累牍的文章。2. 这本小说的篇幅太长了,简直是连篇累牍。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连篇累牍的意思联想为一块木板上密密麻麻写满了文字,表示文章非常多。你可以想象莒牛每天都要写满一块木板,这样就能更容易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写作、勤奋等相关的成语,如“勤能补拙”、“文思泉涌”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每天都写很多作业,写得连篇累牍。2. 初中生:老师给我们布置了很多作业,我们要努力写出连篇累牍的答案。3. 高中生:为了备考,我每天都要写很多模拟试题,写得连篇累牍。4. 大学生:我的论文写了很多页,真是连篇累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