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弃甲曳兵在词典中的解释
jiǎbīng

弃甲曳兵

拼音qì jiǎ yè bīng

含义丢掉盔甲,拖着武器。形容打败仗狼狈逃跑的样子。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典故出处

  • 《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近义词

  • 抱头鼠窜、丢盔弃甲

反义词

  • 马到成功、所向披靡

英文翻译

  • throw away their armour and trail their weapons behind them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丢掉盔甲,拖着武器。形容打败仗狼狈逃跑的样子。
    成语举例:杀得冷军左支右绌,只好弃甲曳兵,败阵下去。(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二十八回)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状语、补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曳,不能读作“xiè”。
    成语辨形:曳,不能写作“戈”。

成语故事

  • 战国时期,梁惠王向孟子请教人口不增长的原因,孟子说:“你是关心百姓的疾苦,但你喜欢打仗,不少百姓死于战争。在战场上他们只好弃甲曳兵了。打比方说战争中潜逃50步的士兵讥笑逃100步的士兵,逃跑的本质是一样的。”梁惠王决心停战。

详细解释

  • 弃甲曳兵是一个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弃甲”指的是放下武器,不再从事战斗,而“曳兵”指的是改行从事其他工作。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放弃原有的职业或领域,转而从事不同的事业或行业。

使用场景

  • 弃甲曳兵常用于描述一个人改变职业、转行或转型的情况。例如,当一个士兵放下武器,离开军队成为一名艺术家时,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他的转变。

故事起源

  • 弃甲曳兵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战争时期。在古代战争中,士兵们通常会穿着甲胄上战场。但有时,一些士兵可能会因为不喜欢战争或者出现其他原因而决定放弃战斗,从而弃甲曳兵。这个成语后来被引申为放弃原有职业或领域的意义。

成语结构

  • 弃甲曳兵是一个四字成语,由两个动词和两个名词组成。

例句

  • 1. 他原本是一名医生,但最近决定弃甲曳兵,转行做了一名作家。2. 这位演员在事业的巅峰期选择了弃甲曳兵,投身公益事业。

记忆技巧

  • 可以使用以下方法记忆弃甲曳兵这个成语:1. 将“弃甲”与放下武器的意象联系起来,表示放弃原有的职业。2. 将“曳兵”与改行从事其他工作的意象联系起来,表示转变、转行。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职业转变、转型相关的成语,例如“改弦更张”、“脱胎换骨”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原本是一名足球运动员,但最近决定弃甲曳兵,改练乒乓球。2. 初中生:她曾经是一名舞蹈演员,但现在决定弃甲曳兵,学习编程。3. 高中生:他放弃了参加高考的机会,选择弃甲曳兵,去创业。4. 大学生:他毕业后并没有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而是弃甲曳兵,去开了一家咖啡店。

拆字解意

弃甲曳兵成语造句

  • 弃甲曳兵造句(精选12条)

    1、长剑剑锋芒利,一剑挑去,官兵或是双目已盲,或是五官缺失,或是断腿少臂,或是破肚开膛,如同剁豆腐般把那群官兵打得七零八落,弃甲曳兵。2、这一仗,八路军大显神威,打得鬼子弃甲曳兵,狼狈而回。3、不得已征兵数千,出去对阵,可奈兵心未固,遇了敌...

  • 弃甲曳兵造句(精选13条)

    弃甲曳兵解释:丢掉盔甲,拖着武器。形容打败仗狼狈逃跑的样子。近义词:抱头鼠窜丢盔弃甲反义词:垂头丧气耀武扬威马到成功所向披靡一、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二、这一仗,八路军大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