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东门逐兔在词典中的解释
dōngménzhú

东门逐兔

拼音dōng mén zhú tù

含义用以作为为官遭祸,抽身悔迟之典。同“东门黄犬”。

出处《史记·李斯列传》载:秦二世二年七月,丞相李斯因遭奸人诬陷,论腰斩咸阳市。临刑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典故出处

  • 《史记·李斯列传》载:秦二世二年七月,丞相李斯因遭奸人诬陷,论腰斩咸阳市。临刑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近义词

  • 东门黄犬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用以作为为官遭祸,抽身悔迟之典。同“东门黄犬”。
    成语举例:南海骑麟真漫浪,东门逐兔枉悲酸。★清·钱谦益《次韵何慈公岁暮感事》之二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人后悔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

  • 秦朝末年,丞相李斯被诬以谋反的罪名入狱,秦二世派宦官赵高去审理他的案子。赵高本来与李斯有仇,便乘机把他的家族和宾客全部抓了起来,屈打成招被判死刑,李斯十分后悔从政,在被行刑前对次子说多想与他牵着黄狗到上蔡东门外去猎兔子。

详细解释

  • 东门逐兔源自《左传·哀公二十五年》。相传,春秋时期齐国有个叫躇的人,他在东门边看到一只兔子,于是追了起来。兔子跑进东门,躇却没有注意到兔子已经跑出了东门,继续在东门里找。这个故事比喻人做事不专心,容易分散注意力。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在做事时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

故事起源

  • 东门逐兔的故事源自《左传·哀公二十五年》,反映了人们对于注意力分散的行为的观察和思考。

成语结构

  • 东门逐兔的结构为“地点+动词+名词”,表示在某个地方追逐某个东西。

例句

  • 1. 他在学习时总是东门逐兔,一会儿看书,一会儿玩手机。2. 做事要专心,不要像东门逐兔一样容易分散注意力。

记忆技巧

  • 可以将东门逐兔这个成语与故事情节联系起来,形象地想象一个人在东门追逐兔子的场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阅读其他相关的成语故事来扩展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上课总是东门逐兔,老师都说他注意力不集中。2. 初中生:我在做作业时,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东门逐兔,要专心完成每一道题。3. 高中生:考试时要避免东门逐兔,要集中注意力,不要被旁边同学的动静分散了注意力。

拆字解意

东门逐兔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