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正大
拼音guāng míng zhèng dà
含义原指明白不偏邪。现多指心怀坦白,言行正派。
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七三:“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须是先理会光明正大底纲领条目。”
典故出处
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七三:“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须是先理会光明正大底纲领条目。”
近义词
光明磊落
反义词
鬼鬼祟祟
英文翻译
just and honorable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原指明白不偏邪。现多指心怀坦白,言行正派。
成语举例:大仙是光明正大之人,就以他的诳语作真。(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大,不能读作“dá”。
成语辨析:“光明磊落”和“光明正大”都含有“心地光明”的意思;都能用于人及其言行;有时可通用。但“光明磊落”偏重在人的精神品质;指胸怀坦白;“光明正大”偏重指人的行为正当、正派。
成语谜面:中秋月;十五的月亮
详细解释
- 光明正大是一个形容词词组,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行为诚实、正直,没有任何隐瞒或欺诈的行为。它强调了公开、明朗的行为方式,代表着诚实、正直的品质。
使用场景
- 光明正大常用于表扬一个人的行为诚实、正直,也可以用来批评一个人的行为不诚实、欺诈。在正式场合或者商业交往中,光明正大的行为往往会受到赞赏和尊重。
故事起源
- 光明正大的成语最早出现在《论语·阳货》一章中。孔子对弟子阳货说:“君子不器。”阳货感到困惑,于是问孔子:“何谓‘不器’?”孔子回答:“君子光明其昌,不器则光明其昌。”这里的“光明”指的是正直、诚实的品质,“昌”指的是光彩照人的意思。因此,“光明正大”成为了形容诚实、正直的行为的代名词。
成语结构
- 光明正大是一个由三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光明”和“正大”都是形容词,用来修饰后面的名词。
例句
- 1. 他一直以光明正大的方式对待他人,赢得了大家的尊重。2. 这个企业以光明正大的方式经营,赢得了广大客户的信任。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光明正大”与诚实、正直的形象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阳光下,正直地面对他人,没有任何隐瞒或欺诈的行为。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诚实、正直相关的成语,如“坦诚相待”、“真心实意”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和光明正大的同学一起玩,因为他们从不说谎话。2. 初中生:老师说我们要光明正大地做人,不要作弊。3. 高中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只有光明正大的方式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4. 大学生: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以光明正大的态度面对学习和生活的挑战。5. 成年人:在商业交往中,光明正大的行为是建立信任和长久合作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