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肉袒牵羊在词典中的解释
ròutǎnqiānyáng

肉袒牵羊

拼音ròu tǎn qiān yáng

含义牵羊:牵着羊,表示犒劳军队。古代战败投降的仪式。

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郑伯肉袒牵羊以逆,曰:‘孤不天,不能事君,使君怀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

典故出处

  • 《左传·宣公十二年》:“郑伯肉袒牵羊以逆,曰:‘孤不天,不能事君,使君怀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牵羊:牵着羊,表示犒劳军队。古代战败投降的仪式。
    成语举例:行至逵路,郑襄公肉袒牵羊,以迎楚师。(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三回)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投降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

  • 公元前597年,楚庄王率军攻打郑国,占领郑国的首都,郑襄公光着膀子牵着羊向楚庄王跪地求和,答应郑国土地可以划给楚国,郑人做楚人的奴隶,只恳求给一块不毛之地度过余生。楚庄王见郑襄公真诚悔过,就答应了他的求和要求。

详细解释

  • 肉袒牵羊的意思是指一个人为了达到某个目的,即使冒着生命危险或者经历困难,也要毫不犹豫地去做。这个成语形象地比喻了一个人不顾自己的安危,为了达到目标而冒险。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追求自己的目标时,不顾一切地付出努力,甚至冒险。它可以用于描述一个人在工作、学习、事业或者其他方面的努力和奋斗。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寓言故事。故事中,有一个农民,他在山上放羊。有一天,他发现一只羊被绑在了悬崖边的一棵树上,而树下有一只饿得皮包骨头的老虎。农民决定冒险去救羊,于是他把自己的肉割下来,袒着身子,用肉引开了老虎,然后牵着羊下了山。这个故事中的农民表现出了肉袒牵羊的精神,他不顾自己的安危,毫不犹豫地去救羊。

成语结构

  • 肉袒牵羊是一个四个字的成语,其中“肉袒”是形容词短语,表示奋不顾身;“牵羊”是动词短语,表示牵着羊。

例句

  • 1. 他为了救那个掉进河里的孩子,肉袒牵羊,毫不犹豫地跳进了河水中。2. 在追求自己的梦想的道路上,我们要有肉袒牵羊的精神,不怕困难和挫折。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这个成语与故事起源联系起来记忆,想象一个农民为了救羊,割下自己的肉,袒着身子,牵着羊下山的情景。也可以将“肉袒牵羊”这个成语与“奋不顾身”这个词语联系起来记忆,两者的意思相近,都表示不顾一切地冒险去做某事。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和寓言故事,了解中国文化中的智慧和哲理。同时,也可以学习其他具有类似意思的成语,如“舍己救人”、“舍生忘死”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在危险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像肉袒牵羊的农民一样,勇敢地去帮助别人。初中生: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我们要有肉袒牵羊的精神,毫不犹豫地去追求。高中生: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应该像肉袒牵羊一样,不怕冒险,勇往直前。

拆字解意

肉袒牵羊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