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于乔木
拼音míng yú qiáo mù
含义比喻仕进达于高位。
出处《诗·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典故出处
《诗·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比喻仕进达于高位。
成语举例: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衡传》:“鸣于乔木,乃金声而玉振之。”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比喻音乐或文字的美妙动人,使人产生共鸣。
使用场景
- 可以用于形容音乐、诗歌、文章等作品具有激昂动人的效果。也可以用于形容人的声音或言辞慷慨激昂。
故事起源
- 《史记·乐书》中有记载:“韩非子谓荆轲曰:‘子之声闻于天下,犹鸣于乔木也。’”意思是韩非子告诉荆轲,你的声音传遍天下,就像高大的树木间回荡的歌声一样。后来,人们用“鸣于乔木”来形容音乐或文字的美妙动人。
成语结构
- 动词短语。
例句
- 1. 这首歌真是鸣于乔木,优美动听。2. 他的演讲慷慨激昂,真是鸣于乔木。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想象一棵高大的树木上回荡着美妙的歌声,来联想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音乐或文字美妙动人相关的成语,如“声振林木”、“文思泉涌”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听到了一首鸣于乔木的歌,非常好听。2. 初中生:这篇文章的文笔鸣于乔木,读起来非常畅快。3. 高中生:他的演讲鸣于乔木,让人心潮澎湃。4. 大学生:这首交响乐真是鸣于乔木,让人沉浸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