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郢书燕说在词典中的解释
yǐngshūyànyuè

郢书燕说

拼音yǐng shū yàn yuè

含义郢:春秋战国时楚国的都城;书:信;燕:古诸侯国名;说:解释。比喻牵强附会,曲解原意。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燕相白王,王大悦,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典故出处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燕相白王,王大悦,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近义词

  • 牵强附会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郢:春秋战国时楚国的都城;书:信;燕:古诸侯国名;说:解释。比喻牵强附会,曲解原意。
    成语举例: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四》:“故持论弥高,弥不免郢书燕说。”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

  • 古时候,有个人从楚国的郢都写信给燕国的相国。这封信是在晚上写的。写信的时候,烛光不太亮,此人就对在一旁端蜡烛的仆人说:“举烛。”(把蜡烛举高一点)可是,因为他在专心致志地写信,嘴里说着举烛,也随手把“举烛”两个字写到信里去了。
    燕相收到信以后,看到信中“举烛”二字,琢磨了半天,自作聪明地说,这“举烛”二字太好了。举烛,就是倡行光明清正的政策;要倡行光明,就要举荐人才担任重任。燕相把这封信和自己的理解告诉了燕王,燕王也很高兴,并按燕相对“举烛”的理解,选拔贤能之才,治理国家。燕国治理得还真不错。
    郢人误书,燕相误解。国家是治理好了,但根本不是郢人写信的意思。这真是一个穿凿附会的典型例子。根据这个故事,后人引申出“郢书燕说”这句成语,比喻穿凿附会,曲解原意。

详细解释

  • 成语“郢书燕说”源自《吕氏春秋》,意为郢都的书籍和燕国的言论。郢书指的是郢都的书籍,燕说指的是燕国的言论。成语的含义是指文学作品或文章的内容出色,引起人们的赞赏。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形容文章的内容优秀,引起读者的称赞。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人的言论或观点出色,引起他人的赞赏。

故事起源

  • 相传,战国时期,楚国的郢都以文化繁荣而闻名,有很多才子佳人。而燕国也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有很多有才华的人。因此,郢都的书籍和燕国的言论被人们称赞为出色的文学作品。后来,人们将这种出色的文学作品称为“郢书燕说”。

成语结构

  • 主语+谓语+宾语+宾补

例句

  • 1. 这篇文章真是郢书燕说,引起了很多读者的赞赏。2. 他的演讲真是郢书燕说,让所有听众都为之倾倒。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这个成语。可以联想到“郢都”的书籍和“燕国”的言论,表示出色的文学作品。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有关战国时期楚国和燕国的历史和文化,深入了解成语的背景和含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写的作文被老师称赞为郢书燕说。2. 初中生:他的演讲真是郢书燕说,大家都很喜欢。3. 高中生:这篇文章的内容真是郢书燕说,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4. 大学生:他的研究论文被评为郢书燕说,受到了专家的赞扬。

拆字解意

郢书燕说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