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听是虚,眼见是实
拼音ěr tīng shì xū,yǎn jiàn shì shí
含义虚:虚假。听到的不足信,亲眼看到的才真实可靠
出处京剧《串龙珠》第十场:“有道是耳听是虚,眼见是实。千岁莫要屈赖好人。”
典故出处
京剧《串龙珠》第十场:“有道是耳听是虚,眼见是实。千岁莫要屈赖好人。”
近义词
耳听是虚,眼见为实
英文翻译
One eyewitness is better than earwitnesses.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虚:虚假。听到的不足信,亲眼看到的才真实可靠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成语结构:复句式
产生年代:现代
详细解释
- 这个成语强调了眼睛看到的事物更加真实可信,而耳朵听到的信息可能是虚假的。它告诫人们在判断事物真实性时要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观察为准,不要轻易相信别人传递的信息。
使用场景
- 可用于提醒人们在面对传闻、谣言或不确定的情况时保持冷静,不要盲目相信听来的消息,而要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判断来做出决策。
故事起源
- 《战国策·齐策二》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想要挑拨秦国和赵国的关系,于是他派人给秦王送去一匹好马,同时告诉秦王赵国打算攻击秦国。秦王之后召见了赵国的使者,询问是否真的打算进攻,使者回答:“耳听是虚,眼见是实。”秦王通过亲眼所见的赵国使者的态度和言辞,判断出孟尝君说的是谎话。从此,这个成语就流传下来。
成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四个汉字组成,其中“耳听”表示听到的信息,“是虚”表示是虚假的,“眼见”表示亲眼所见的事物,“是实”表示是真实的。
例句
- 1. 在网络时代,我们应该谨慎对待耳听的消息,要亲眼去验证才能确定是否可信。2. 他不相信别人说的话,总是坚持“耳听是虚,眼见是实”的原则。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这个成语与“耳朵”和“眼睛”联系起来。想象一个大耳朵和一个大眼睛,耳朵上有一个红色的叉,表示虚假的信息,而眼睛上有一个绿色的√,表示真实的事物。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意思。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真实与虚假相关的成语,如“真假莫辨”、“眼花缭乱”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相信别人说的,我只相信自己看到的,因为耳听是虚,眼见是实。2. 初中生:在社交媒体上看到的很多新闻都是虚假的,我们要学会辨别,耳听是虚,眼见是实。3. 高中生: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要保持理性思考,不要轻易相信耳听的消息,要以亲眼所见为准,因为耳听是虚,眼见是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