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吃幞头
拼音láng chī fú tóu
含义狼衔去人的幞头,吞不下又吐不出。比喻有苦难言,强自忍耐。
出处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一折:“你便骂我一千场,便拷我三十顿,我则索狼吃幞头,心儿自忍。”
典故出处
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一折:“你便骂我一千场,便拷我三十顿,我则索狼吃幞头,心儿自忍。”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狼衔去人的幞头,吞不下又吐不出。比喻有苦难言,强自忍耐。
成语举例:俺家里也使了他数锭银,不勾二年,银两使尽,剗地赶他出去,他则索狼吃幞头,心儿里自忍。★明·贾仲名《对玉梳》第一折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狼吃幞头是一个比喻性的成语,由“狼”、“吃”、“幞头”三个词组成。其中,“狼”指的是凶狠的动物,象征强者;“吃”表示吞噬、欺凌;“幞头”是古代妇女的头巾,象征弱者。整个成语的意思是强者欺凌弱者,欺负别人。
使用场景
- 狼吃幞头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社会中强者欺凌弱者的现象,也可以用来形容个人之间的欺负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来批评那些欺负弱小的人,或者表达对于强者欺凌行为的不满。
故事起源
- 狼吃幞头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部古代小说《红楼梦》。故事中,有一个人叫贾府的主人贾母,她非常喜欢一个叫林黛玉的侄女。林黛玉是一个文静、聪明的女孩子,但是因为她的母亲去世,她的父亲又和继母不和,所以她在贾府中地位比较低。贾府里的一些人就经常欺负林黛玉,其中最凶恶的就是贾母的妹妹王夫人。王夫人经常找各种借口欺负林黛玉,甚至还动手打她。这个故事中的狼就是王夫人,而幞头就是林黛玉。后来,这个成语就以狼吃幞头的形式流传下来,用来形容强者欺凌弱者的情况。
成语结构
- 主语+谓语+宾语
例句
- 1. 他们只是一群狼吃幞头的人,欺负弱小。2. 这个公司的老板就是个狼吃幞头的人,总是欺负员工。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只凶狠的狼正在吃掉一个无助的幞头,这个场景会比较深刻,有助于记忆。
延伸学习
- 如果想要学习更多关于成语的知识,可以查阅相关的成语词典或者参加成语教学班。通过学习更多的成语,可以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能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狼吃幞头,是不对的。2. 初中生:我们要坚决反对狼吃幞头的行为。3. 高中生:社会上存在着很多狼吃幞头的现象,我们应该努力改变这种不公平的局面。4. 大学生:只有通过法律的力量,才能消除狼吃幞头的现象。5. 成年人:我们不能袖手旁观,应该站出来制止狼吃幞头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