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贤纳士
拼音zhāo xián nà shì
含义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出处《战国策·燕策一》:“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二折:“早则是泽及黎民,又待要招贤纳士礼殷勤,币帛降玄纁。”
典故出处
《战国策·燕策一》:“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二折:“早则是泽及黎民,又待要招贤纳士礼殷勤,币帛降玄纁。”
近义词
纳士招贤、招贤礼士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成语举例:这里有个招贤纳士好汉柴大官人。(明 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网罗人才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招贤纳士是指为了发展壮大,组织或个人主动吸纳有才能的人才加入,以提升团队或个人的能力和竞争力。这个成语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认为只有招募并使用才能出众的人,才能使组织或个人获得更大的成功。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组织或个人注重人才选拔,有意识地吸纳和利用各方面的优秀人才。可以用于描述企业、政府、学校等招聘人才的行为,也可以用于形容个人在人际关系中选择朋友或合作伙伴的态度。
故事起源
- 招贤纳士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杨震传》,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汉朝政权已经衰落,杨震是当时的宰相,他深知国家的危局,决定招募有才能的人来挽救国家。他在招聘时,不问出身、不看年龄,只看才能,因此吸引了许多有志之士前来应聘。最终,杨震成功地招募到了一批优秀的人才,使国家得以重振。
成语结构
- 动词+形容词+名词
例句
- 1. 这家公司一直以来都非常注重招贤纳士,所以能够吸引到很多优秀的人才。2. 他的成功得益于他懂得招贤纳士,善于发现并培养人才。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招贤纳士”看作是一个动词短语,其中“招贤”表示招募有才能的人,而“纳士”表示使用这些人才。可以想象一个公司老板站在门口,招呼着过来的人才,然后将他们纳入公司,这样就能够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人才招募和选拔相关的成语,如“人才辈出”、“人才济济”等,以丰富自己的词汇和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说我们班是个招贤纳士的班级,所以我们要互相帮助,共同进步。2. 初中生:学校的篮球队一直都很强,因为他们招贤纳士,只要你有实力,就有机会加入。3. 高中生:我觉得大学应该招贤纳士,而不仅仅是看分数,这样才能培养更多有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