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唇相稽
拼音fǎn chún xiāng jī
含义反唇:回嘴、顶嘴;稽:计较。受到指责不服气,反过来责问对方。
出处《汉书·贾谊传》:“妇姑不相说(悦),则反唇而相稽。”
典故出处
《汉书·贾谊传》:“妇姑不相说(悦),则反唇而相稽。”
近义词
反唇相讥
反义词
哑口无言、无言以对
英文翻译
reply defiantly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反唇:回嘴、顶嘴;稽:计较。受到指责不服气,反过来责问对方。
成语举例:语侵妇,妇反唇相稽。(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吕无病》)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状语;用于争论场合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相,不能读作“xiànɡ”。
成语辨形:稽,不能写作“籍”。
成语辨析:反唇相稽和“反唇相讥”有别:反唇相稽重在责问分辩;而“反唇相讥”重在讥讽嘲弄。
详细解释
- 指对方用言语或行动攻击自己时,以相同的方式进行还击。
使用场景
- 在争论、辩论、争斗等情境中,当被对方攻击时,可以使用该成语表达还击的决心和能力。
故事起源
- 《淮南子·劝学篇》记载了一个故事,说的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大夫子产与齐国大夫子贡争论,子贡辱骂子产,子产则用言语反击,使子贡无言以对。后来,子贡向齐国君主告状,说子产反唇相稽,然而君主却表示赞赏,认为子产的回应合乎礼仪。
成语结构
- 由四个汉字组成,其中“反唇”表示还以言语,相互攻击;“相稽”表示相互回击,以牙还牙。
例句
- 1. 在辩论中,他不再沉默,而是选择反唇相稽。2. 面对对手的攻击,我们应该学会反唇相稽,维护自己的权益。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记忆“反唇相稽”这个成语:将“反唇相稽”分解为“反唇”和“相稽”两部分进行记忆。可以联想到“反唇”表示回击言语攻击,而“相稽”表示相互回击,以牙还牙。通过将这两部分记忆联结起来,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辩论和争论相关的成语,如“顾左右而言他”、“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在课堂上,我被同学嘲笑,但我不再沉默,而是反唇相稽。2. 初中生:在班级辩论比赛中,我遇到了强劲的对手,但我决心反唇相稽,争取胜利。3. 高中生:面对老师的批评,我也可以反唇相稽,为自己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