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缶钟惑
拼音èr fǒu zhōng huò
含义二:疑,不明确;缶、钟:指古代量器。弄不清缶与钟的容量。比喻弄不清普通的是非道理。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天地》:“以二缶钟惑,而所适不得矣。”
典故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天地》:“以二缶钟惑,而所适不得矣。”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二:疑,不明确;缶、钟:指古代量器。弄不清缶与钟的容量。比喻弄不清普通的是非道理。
成语举例:〖示例〗己既自迷,又使他人沦陷,陷入迷惘,岂直二缶钟惑而已乎?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补语;指人分不清是非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周在《庄子》中讲述“二缶钟惑”的道理:有三人同做一事,一人迷惑则事可成;有两人迷惑,事则不成。现在天下人都迷惑了,高雅的思想进入不了人们的意识,而对低级庸俗的东西感兴趣,就像对缶钟的容量搞不清一样。
详细解释
- 二缶,指古代的一种容器,形状类似于缸。钟,指古代的一种乐器,形状像钟。惑,指疑惑、迷惑。成语“二缶钟惑”比喻心思犹豫不决,疑虑不清。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多用于形容人在做决策时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的情况。可以用于描述个人或团队在做重要决策时出现的心理状态。
故事起源
- 关于“二缶钟惑”的具体故事起源尚无明确记载,但可以推测这个成语可能来源于古代宫廷音乐演奏中的一种情景。在古代,钟乐是宫廷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演奏钟乐需要用到钟和缸等乐器。而演奏钟乐需要准确的节奏和决断,若演奏者犹豫不决,乐曲就会出现错误或不和谐的情况。因此,人们将犹豫不决的心态比喻为“二缶钟惑”。
成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二缶”和“钟惑”两个词组成,其中,“二缶”用以形容,而“钟惑”表示心思犹豫不决。
例句
- 1. 他对这个问题一直二缶钟惑,始终无法做出决定。2. 面对两个机会,他陷入了二缶钟惑的状态,不知道该选择哪一个。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成语的结构分解为“二缶”和“钟惑”,联想“二缶”是古代的一种容器,而“钟惑”则与音乐演奏有关。可以想象在演奏钟乐时,演奏者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导致乐曲出现错误或不和谐的情况。这样的联想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学习其他与决策、犹豫不决有关的成语来扩展学习。例如,“三心二意”、“拿不定主意”等成语都与人们在做决策时的心理状态有关。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小明在游乐场上看到两个玩具,他二缶钟惑,不知道该选择哪一个。2. 小学生:小明参加了学校的足球队和篮球队选拔,他二缶钟惑,不知道该选择哪个项目。3. 初中生:小红在选课时面临难题,她对文科和理科都感兴趣,但二缶钟惑,不知道该选择哪个方向。4. 高中生:小明考上了两所大学,一所是重点大学,一所是自己心仪的艺术院校,他二缶钟惑,不知道该选择哪个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