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鹬蚌持争,渔翁得利在词典中的解释
bàngxiāngzhēngwēng

鹬蚌持争,渔翁得利

拼音yù bàng xiāng zhēng,yú wēng

含义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出处《战国策·燕策二》记载: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嘴被蚌壳夹住,两方面都不相让。渔翁来了,把两个都捉住了。

典故出处

  • 《战国策·燕策二》记载: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嘴被蚌壳夹住,两方面都不相让。渔翁来了,把两个都捉住了。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常用程度:一般

详细解释

  • 鹬蚌持争,是指鹬和蚌争夺贝壳的故事。渔翁得利,是指渔夫在鹬和蚌争斗的时候,趁机捕捞鱼获得利益。整个成语的意思是,当两个争斗的对手相互消耗时,第三者会趁机得到利益,而争斗的双方却一无所获。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两个争斗的对手最终被第三者利用,自己却一无所得的情况。也可用于警示人们在争斗中要注意被利用的可能性。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源于古代的一则寓言故事。故事讲述了一只鹬和一只蚌因为争夺一颗贝壳而展开争斗,最后被渔夫趁机捕捞鱼得到利益的故事。

成语结构

  • 鹬蚌持争,渔翁得利的结构为“A+B持争,C得利”,其中A和B是争斗的两方,C是利用争斗者得到利益的第三者。

例句

  • 1. 他们两个为了争夺领导地位,结果鹬蚌持争,渔翁得利。2. 在商业竞争中,有时候两个公司争斗,最后却被其他公司趁机得利,真是鹬蚌持争,渔翁得利。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想象鹬和蚌在争夺贝壳时,渔夫趁机捕捞鱼得到利益的场景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将这个场景形象化,加深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两败俱伤”、“以卵击石”等,来扩展对于争斗和利益分配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鹬蚌持争,渔翁得利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团结合作,不要争斗。初中生:在竞赛中,两个队伍为了争夺冠军,结果鹬蚌持争,最后被一支实力更强的队伍趁机得利。高中生:在政治斗争中,两个政党争斗不休,最后被第三方政党趁机得利,真是鹬蚌持争,渔翁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