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流求源
拼音sù liú qiú yuán
含义比喻寻究事物的起始演变。同“溯流穷源”。
出处《元史·隐逸传·杜瑛》:“夫善始者未必善终,今不能溯流求源,明法正俗,育材兴化。”
典故出处
《元史·隐逸传·杜瑛》:“夫善始者未必善终,今不能溯流求源,明法正俗,育材兴化。”
近义词
溯流穷源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比喻寻究事物的起始演变。同“溯流穷源”。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指探求事物的本源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溯流求源是一个比喻性的成语,用来描述人们追溯事物的起源,寻找根本原因。它强调了要深入思考和研究问题,不能只看表面现象,而是要找到问题的根源。
使用场景
- 溯流求源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研究学问、解决问题或者调查事件时的态度和方法。它适用于各个领域,如科学研究、历史研究、社会调查等。
故事起源
- 《汉书·艺文志》中有一则记载,说的是西汉时期,有一位叫刘向的学者,他研究古代文献时,总是要追溯到最早的来源,寻找事物的真正起源。刘向曾经说过:“书者,言之源也。源既不明,言何可知?故欲明言之源,必溯其流而求其源。”这段话后来被人们引用,并逐渐演变为了现在的成语。
成语结构
- 溯流求源由四个汉字组成,分别是“溯”、“流”、“求”、“源”。
例句
- 1. 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应该善于溯流求源,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2. 历史学家通过溯流求源的方法,揭示了古代文明的发展轨迹。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溯流求源的四个字与其含义联系起来记忆。可以想象自己站在一条江河边,顺着水流向上游追溯,寻找水的源头,以此来表示追溯事物的起源。
延伸学习
- 1. 了解更多关于刘向的故事和他的学术贡献。2. 深入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和历史研究方法,了解如何进行溯流求源的研究。3. 阅读其他类似的成语,比如“寻根究底”、“探源溯流”等,了解它们的含义和用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读科普书,因为它们可以帮助我溯流求源,了解科学的奥秘。2. 初中生:在写作文的时候,我会用溯流求源的方法,深入思考问题的根本原因。3. 高中生:历史课上,老师教我们通过溯流求源的方式,研究历史事件的起因和发展过程。4. 大学生: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我们需要溯流求源,找到问题的根源,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