聱牙戟口
拼音áo yá jǐ kǒu
含义形容文词艰涩,拗口难读。
出处《明史·文苑传三·李攀龙》:“所拟乐府,或更古数字为己作,文则聱牙戟口,读者至不能终篇。”
典故出处
《明史·文苑传三·李攀龙》:“所拟乐府,或更古数字为己作,文则聱牙戟口,读者至不能终篇。”
近义词
聱牙诘曲
反义词
琅琅上口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形容文词艰涩,拗口难读。
成语举例:而不知只从形式上着眼,就必然走上聱牙戟口的道路。★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近代
详细解释
- 聱牙指犀利的牙齿,戟口指战斗时张开的口。成语“聱牙戟口”形容争辩激烈,双方都坚持己见,不肯妥协。
使用场景
- 该成语常用于形容争辩、辩论、争吵等情况,表示双方意见激烈,坚持己见,不肯妥协。
故事起源
- 《左传·僖公十五年》中有一则故事,说的是齐国国君僖公派遣使者到晋国,要求晋国将其失去的土地归还齐国。晋国国君文公拒不归还,双方争辩不下,僖公派出的使者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你的战士们的戟在战斗时张开口,是不是代表他们要开战?”文公回答:“是。”使者接着问:“如果你的战士们张开嘴巴,是不是代表他们要争辩?”文公也回答:“是。”使者就引用了“聱牙戟口”来形容双方争辩激烈,不肯妥协。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动词+名词
例句
- 1. 他们在会议上聱牙戟口,争论了一个下午,最后还是没有达成一致。2. 两个政治家在辩论中聱牙戟口,各自坚持自己的观点。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聱牙戟口”拆解为“聱牙”、“戟口”,想象两个人面对面争辩时,张开嘴巴,露出尖锐的牙齿,形成战斗的姿态。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形容争辩激烈的成语,如“剑拔弩张”、“口诛笔伐”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上有两个同学聱牙戟口地争论数学题的答案。2. 初中生:在辩论赛上,两个队伍的成员聱牙戟口,争得面红耳赤。3. 高中生:历史课上,同学们就某一事件的解释聱牙戟口,争论不休。以上是关于“聱牙戟口”成语的学习指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