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牛佩犊
拼音dài niú pèi dú
含义原指汉宣帝时渤海太守龚遂诱使持刀剑起义的农民放弃武装斗争而从事耕种。后比喻改业归农。
出处《汉书·龚遂传》:“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
典故出处
《汉书·龚遂传》:“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原指汉宣帝时渤海太守龚遂诱使持刀剑起义的农民放弃武装斗争而从事耕种。后比喻改业归农。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指重视农业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成语“带牛佩犊”由三个词组成,分别是“带牛”、“佩犊”和“带牛佩犊”。其中,“带牛”指的是用牛带着小牛,表示有能力的人;“佩犊”指的是背着小牛,表示无能的人。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有能力的人帮助无能的人,给予帮助和支持。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有能力的人帮助无能的人,特别是在团队合作、亲情关系或师生关系中,有能力的人帮助无能的人,提供指导和支持。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有一位牧羊人带着一只牛和一只小牛去放牧。有一天,小牛走得太累了,无法跟上大牛的步伐。牧羊人为了保护小牛不受伤害,就把小牛背在身上,继续带着大牛一起放牧。这个故事传承下来,成为了形容有能力的人帮助无能的人的成语。
成语结构
- 主语+带牛+佩犊
例句
- 1. 他是个有能力的领导,总是带牛佩犊地帮助团队中的新人。2. 在学习上,老师要带牛佩犊地指导学生,帮助他们取得更好的成绩。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有能力的人背着一只小牛帮助无能的人,形象生动,易于记忆。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中国成语的故事和用法,可以扩展自己的汉语词汇和文化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帮助我解决了难题,真是带牛佩犊的好老师。2. 初中生:学长学姐们经常帮助我们解决学习问题,他们真是带牛佩犊的好学长学姐。3. 高中生:班里的学霸总是耐心地帮助我复习功课,他真是带牛佩犊的好同学。4. 大学生:在实习期间,导师一直帮助我提高专业能力,他真是带牛佩犊的好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