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筹不纳
拼音bàn chóu bù nà
含义筹:古代计算工具,引伸为计策;纳:缴纳。半条计策也拿不出来。比喻一点办法也没有。
出处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一折:“往常时我习武艺学兵法,到如今半筹也不纳。”
典故出处
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一折:“往常时我习武艺学兵法,到如今半筹也不纳。”
近义词
一筹莫展
反义词
足智多谋
英文翻译
be at the end of one's row <be in an impasse>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筹:古代计算工具,引伸为计策;纳:缴纳。半条计策也拿不出来。比喻一点办法也没有。
成语举例:万骑交驰,两军相见,咱手里半筹不纳。(元 朱凯《昊天塔》第二折)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一点办法都想不出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半筹不纳是一个四字成语,由“半筹”和“不纳”两个词组成。其中,“半筹”指的是不完整的计划或方案,“不纳”表示无法接纳或采纳。整个成语的意思就是计划或方案不完善,无法实施或达到预期效果。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计划、方案或想法不完整、不周密,无法实施或达到预期效果的情况。可以用来批评某人的计划不够周全或不够完善,也可以用来描述某个项目或计划的失败或受阻。
故事起源
- 关于半筹不纳的具体故事起源尚无明确记载。然而,根据历史文献和研究,半筹不纳这个成语可能与古代围棋游戏有关。在围棋中,筹是指棋子的布局和位置,纳是指将棋子围住。如果布局不完整或不合理,就无法围住对手的棋子。因此,半筹不纳可能是从围棋中引申而来,用来形容计划或方案不完善,无法实施或达到预期效果。
成语结构
- 四字成语,结构为“A + B + C + D”。
例句
- 1. 他的计划半筹不纳,根本无法实施。2. 这个项目的方案半筹不纳,注定会失败。3. 他的想法虽然有创意,但却半筹不纳,无法实现。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半筹不纳的意思理解为“计划不完整,无法实施”,并将其与围棋游戏中布局不完整无法围住对手类比,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半筹不纳相关的成语和故事,例如“计划赶不上变化”、“画饼充饥”等,可以帮助丰富词汇和理解成语的用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作业半筹不纳,老师批评了我。2. 初中生:我们班级的活动策划半筹不纳,效果不太好。3. 高中生:他的考试备考计划半筹不纳,导致成绩不理想。4. 大学生:我们团队的项目方案半筹不纳,无法得到资助。5. 成年人:公司的市场营销策略半筹不纳,导致销售不如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