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破铁鞋
拼音tà pò tiě xié
含义比喻为找某种东西历尽困难,花费极大的力气。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典故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近义词
踏破铁鞋无觅处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比喻为找某种东西历尽困难,花费极大的力气。
成语举例:曹靖华《飞花集 叹往昔 独木桥头徘徊无终期》:“各种工具书,宁可备而不用,比临时手忙脚乱、踏破铁鞋,得不到恰当解决。”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指花费极大的力气
成语结构:动宾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之。表示费尽周折,经历艰辛,却最终得到了想要的东西。形容事情经过曲折,但最终结果令人满意。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经历困难、付出努力后得到的收获。可以用于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出自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喻世明言》第16卷《踏破铁鞋无觅处》一则,故事讲述了一个人费尽周折才找到了他想要的东西。这个故事后来被引用为成语,用来形容经历艰辛但最终获得满意结果的情况。
成语结构
- 踏破铁鞋 + 无觅处得之
例句
- 1. 经过多年的努力,他终于踏破铁鞋,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2. 我们要相信,只要付出努力,就能踏破铁鞋,无觅处得之。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踏破铁鞋”与费尽周折、经历艰辛联系起来,形象地想象自己穿着铁鞋踏过一条崎岖的山路,最终得到了宝藏。这样的形象化记忆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千辛万苦”、“一掷千金”等,以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为了考好成绩,每天都踏破铁鞋,才能得到老师的表扬。2. 初中生: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不怕辛苦,踏破铁鞋,最终成功了。3. 高中生:高考前的备考过程是踏破铁鞋的阶段,但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好结果。4. 大学生:我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在研究上,终于踏破铁鞋,发表了一篇重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