瞽言妄举
拼音gǔ yán wàng jǔ
含义指随便乱说,轻率行动。
出处《晋书·挚虞传》:“臣生长筚门,不逮异物,虽有贤才,所未接识,不敢瞽言妄举,无以畴答圣问。”
典故出处
《晋书·挚虞传》:“臣生长筚门,不逮异物,虽有贤才,所未接识,不敢瞽言妄举,无以畴答圣问。”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指随便乱说,轻率行动。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人轻率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瞽言指盲人的话语,妄举指无根据的举动。瞽言妄举形容人言谈举止无根据、不可靠,缺乏真实性和权威性。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某人言谈举止荒唐、无理,或者指某种无根据的行为。
故事起源
- 《左传·成公十二年》:“陈成子曰:‘瞽言妄举,鲂生之矣。’”据传,陈成子是春秋时期的一位贤人,他的这句话是对当时一个人言行荒谬的评价。
成语结构
- 瞽言妄举是一个由两个意义相近的词语组成的成语,具有修辞效果。
例句
- 1. 他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完全是瞽言妄举,没有任何根据。2. 这个人口口声声说自己很有经验,但实际上只是瞽言妄举。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瞽言妄举”想象为一个盲人在乱说的场景,通过形象化的记忆可以更容易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瞽言妄举”相关的成语,如“无中生有”、“无稽之谈”等,以丰富词汇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理论完全是瞽言妄举,根本就不可信。2. 初中生:老师讲的那个观点太瞽言妄举了,完全没有依据。3. 高中生:他的言论充满了瞽言妄举,根本不值得听取。4. 大学生:在学术界,瞽言妄举是不被接受的,需要有充分的研究和证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