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文武全才在词典中的解释
wénquáncái

文武全才

拼音wén wǔ quán cái

含义文才与武功同时具备的人才。

出处《旧五代史·和凝传》:“和公文武全才而有志气,后必享重位,尔宜谨事之。”

典故出处

  • 《旧五代史·和凝传》:“和公文武全才而有志气,后必享重位,尔宜谨事之。”

近义词

  • 文武双全、能文能武

反义词

  • 一无所能、有勇无谋

英文翻译

  • be famous for literary grace and warlike exploits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文才与武功同时具备的人才。
    成语举例:郭沫若《孔雀胆》第一幕:“那是难得的一位文武全才啦。”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能文能武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才,不能读作“chái”。
    成语辨形:才,不能写作“材”。
    成语谜面:斌

详细解释

  • 文武全才是指一个人在文化和武艺方面都有出色的才能。他不仅在文学、艺术、历史等方面有深厚的知识和造诣,还精通武术、军事等技能。这样的人才不仅能够在文化领域中有所作为,也能够在军事战斗中展现出自己的实力。

使用场景

  • 该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具备多种才能,能够在不同领域中都有出色的表现。可以用来赞美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和多才多艺。

故事起源

  • 该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历史上的一位古代名将——岳飞。岳飞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将领,他不仅在军事方面才能出众,还是一位具有高尚品德和文化修养的人。他通过不懈的努力和精湛的武艺,成功地抵御了金朝的入侵。因此,岳飞被誉为“文武全才”。

成语结构

  • 文武全才是一个由三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文”代表文化,指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才能;“武”代表武艺,指武术、军事等方面的才能;“全才”表示全面发展的人才。

例句

  • 1. 他既会写诗,又会打剑,真是个文武全才。2. 这位运动员不仅在体育运动中发挥出色,还在学术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可谓是文武全才。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文”和“武”两个字形象地与文化和武艺联系起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可以想象一个人手持一把书和一把剑,象征着他既有文化才能,又有武艺技能。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岳飞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他的生平事迹和贡献。此外,你也可以了解其他具有文武全才才能的历史人物,如李白、关羽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希望将来成为一个文武全才,既能写好作文,又能学会跆拳道。2. 初中生:我妹妹是个文武全才,她不仅在学校成绩优秀,还是一位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3. 高中生: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文武全才的科学家,既能在实验室里做出重大发现,又能在体育场上展现自己的实力。

拆字解意

文武全才成语造句

  • 文武全才造句(精选23条)

    1、曹玉琅也不负众望,三岁进学,修读四书五经;五岁拜师,学习太极门武功;到他十五岁时,已经是文武全才一个翩翩少年。2、古时读书人多是文武全才,奔驰沙场能英勇杀敌,撰作诗文则倚马可待,足为我们的典范。3、对于这个偶然发现的文武全才,他是异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