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席地而坐在词典中的解释
érzuò

席地而坐

拼音xí dì ér zuò

含义泛指在地上坐。

出处《旧五代史·李茂贞传》:“但御军整众,都无纪律,当食造庖厨,往往席地而坐。”

典故出处

  • 《旧五代史·李茂贞传》:“但御军整众,都无纪律,当食造庖厨,往往席地而坐。”

近义词

  • 起步当车

英文翻译

  • sit on the ground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泛指在地上坐。
    成语举例:(1)战士们席地而坐,谈笑风生。(2)在营火晚会上,大家席地而坐,又说又笑,欣赏着精彩的文艺节目。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指随便的场面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坐,不能读作“zhuò”。
    成语辨形:坐,不能写作“座”。

成语故事

  • 唐朝时期,李茂贞因战功卓著,官运亨通。他恃功自傲,拥重兵干涉朝政,昭宗皇帝即位后,就出兵讨伐他而失败。后来李茂贞几次造反未成功,元气大伤。他的军士自由散漫惯了,经常是席地而坐,开怀畅饮,大呼小叫,只好自生自灭。

详细解释

  • 席地而坐是指在没有椅子或凳子的情况下,直接坐在地上或草地上。这种坐姿一般表示随意、自在、不拘束的状态。

使用场景

  • 席地而坐可以用于形容人们在户外野餐、露营、休息、聚会等活动中,选择不用椅子或凳子直接坐在地上。也可以用于形容人们在室内地板上或地毯上坐下来,而不使用椅子或凳子。

故事起源

  • 席地而坐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在古代,人们的生活条件相对简陋,椅子和凳子并不普遍,所以人们习惯于直接坐在地上或草地上。席地而坐成为了一种常见的坐姿,后来逐渐形成了这个成语。

成语结构

  • 席地而坐是一个由四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席地”表示坐在地上,“而”表示连词,“坐”表示坐下来。

例句

  • 1. 在野外露营时,我们选择席地而坐,享受大自然的美景。2. 老师带领学生们在教室里席地而坐,进行课堂讨论。3. 他们在花园里摆了几个草垫,大家席地而坐,边聊天边欣赏花儿。

记忆技巧

  • 将席地而坐拆分成席地和而坐两个部分进行记忆。席地可以联想到坐在地上,而坐表示坐下来。

延伸学习

  • 了解其他与坐有关的成语,如坐井观天、坐以待旦等,可以扩大对成语的理解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在操场上席地而坐,一起吃午饭。2. 初中生:在户外露营时,我们选择席地而坐,围着篝火唱歌。3. 高中生:在社团活动中,大家席地而坐,讨论如何策划一次成功的活动。

拆字解意

席地而坐成语造句

  • 席地而坐造句(精选59条)

    1、售票大厅约260平方米,购票旅客经常排队至站房以外等候购票;候车厅实际候车区只有1600平方米,800个座位,厅内拥挤杂乱,高峰期旅客席地而坐。2、但见大营一片灯火,如同白昼,官兵们席地而坐,杯觥交错,醉态龌龊,吆三喝四,欢笑行令之声哄...

  • 席地而坐造句(精选31条)

    1、下午的时候碰到了牛牛,我们席地而坐聊得前仰后合。毕竟自从分班以后大家就没有多少机会说知心话了,于是我们的聊天壮大起来,最后发展成了小型会议。我们互相说笑话八卦朝座谈学习近况,反正是我们这个年龄说的不是我们这个年龄说得我们都聊到了。大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