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床异梦
拼音tóng chuáng yì mèng
含义异:不同。原指夫妇生活在一起,但感情不和。比喻同做一件事而心里各有各的打算。
出处宋·陈亮《与朱元晦秘书书》:“同床各做梦,周公且不能学得,何必一一说到孔明哉!”
典故出处
宋·陈亮《与朱元晦秘书书》:“同床各做梦,周公且不能学得,何必一一说到孔明哉!”
近义词
钩心斗角、离心离德
反义词
同心同德、情投意合
英文翻译
differences in opinion and ambition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异:不同。原指夫妇生活在一起,但感情不和。比喻同做一件事而心里各有各的打算。
成语举例:但彼等乌合之众,同床异梦,一战即溃。(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一章)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用于人
成语结构:紧缩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异,不能读作“yí”。
成语辨形:异,不能写作“导”。
成语辨析:同床异梦与“貌合神离”区别在于:同床异梦指同做一件事或同处一种境地而各有打算;而“貌合神离”指表面上好;而实际上并不一致;可用于人或物;而同床异梦只用于人。
成语谜面:双人床
详细解释
- 成语“同床异梦”源于唐代白居易的《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其中的“同床异梦”一词形象地描绘了两个人在同一个床上却做着不同的梦境,比喻彼此之间理想、追求或目标的不同。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夫妻、朋友、合作伙伴等之间在共同事物上有不同的理解或追求,导致彼此的行动或目标不一致。
故事起源
- 成语“同床异梦”最早出自唐代白居易的《琵琶行》。故事中的主人公白居易是一位诗人,他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琵琶女的爱慕之情,但琵琶女却对他的感情漠不关心。这段故事中的“同床异梦”一词成为了后来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
- 主语+动词+同床异梦
例句
- 1. 我们虽然在同一个团队工作,但是对于未来的规划却是同床异梦。2. 夫妻之间如果对家庭的未来发展方向存在分歧,就会出现同床异梦的情况。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成两个人在同一个床上,但是各自做着不同的梦境,形象地表示彼此之间的理解或追求的不同。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异曲同工”、“异口同声”等,来进一步丰富对于同床异梦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上有些同学想要当科学家,有些同学想要当演员,大家对未来的梦想是同床异梦。2. 初中生:我和我的朋友们对于选择高中的方向有不同的意见,我们是同床异梦的。3. 高中生:我们班上有些同学想要考取名牌大学,有些同学想要创业,大家对于未来的规划是同床异梦的。4. 大学生:我和我的室友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有不同的追求,我们是同床异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