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池学书
拼音lín chí xué shū
含义临:靠近,挨着;池:砚池;书:书法。指刻苦练习书法。
出处《后汉书·张芝传》:“尤好草书,学崔、杜之法,家之衣帛,必书而后练。临池学书,水为之黑。”
典故出处
《后汉书·张芝传》:“尤好草书,学崔、杜之法,家之衣帛,必书而后练。临池学书,水为之黑。”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临:靠近,挨着;池:砚池;书:书法。指刻苦练习书法。
成语举例:我们要有王羲之临池学书的刻苦精神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指刻苦学习书法
成语结构:连动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
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让儿子王献之从小学习练字。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王献之写“大”字让父亲检查,父亲在字上加上一点成为“太”,他跑去问母亲,母亲告诉他只有一点才是真功夫。于是王献之守在家里18个大水缸边练习写字。
详细解释
- 临池学书,源自唐代文人韩愈的《进学解》:“临池学书,而疑心不释。”在古代,人们常常在水池边读书,这样可以享受到清凉的氛围,从而更好地专心学习。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学习环境对于学习效果的重要影响。
使用场景
- 临池学书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形容一个人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专心学习的情景。也可以用来勉励他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提高学习效果。
故事起源
- 据说,唐代文人韩愈在进士考试失败后,感到非常沮丧和迷茫。他决定到一个水池边读书,希望通过改变学习环境来调整自己的心态。在水池边,他感受到了清凉的氛围,心情逐渐平静下来,专心学习。最终,他成功地考中了进士,成为一名有名的文学家。这个故事传承下来,成为了“临池学书”这个成语的起源。
成语结构
- 临池学书是一个四个汉字的成语,每个字都有独立的意思,但结合在一起则形成了特定的含义。
例句
- 1. 他在图书馆里临池学书,一心专注于学习。2. 面对考试的压力,她选择临池学书,以提高学习效果。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临池学书”与一个清凉的水池联系在一起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自己在一个水池边读书,感受到清凉的氛围,这样可以更好地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韩愈的其他作品,以及其他与临池学书相关的成语和典故。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每天都在临池学书,希望能考好成绩。2. 初中生:为了提高学习效果,我决定在家里创造一个临池学书的环境。3. 高中生:考试压力很大,我需要找一个安静的地方临池学书,以调整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