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月观音
拼音shuǐ yuè guān yīn
含义佛经谓观音菩萨有三十三个不同形象的法身,画作观水中月影状的称水月观音。见《法华经·普门品》。后用以喻人物仪容清。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兰麝香仍在,佩环声渐远。东风摇曳垂杨线,游丝牵惹桃花片,珠帘掩映芙蓉面。你道是河中开府相公家,我道是南海水月观音现。”
典故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兰麝香仍在,佩环声渐远。东风摇曳垂杨线,游丝牵惹桃花片,珠帘掩映芙蓉面。你道是河中开府相公家,我道是南海水月观音现。”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佛经谓观音菩萨有三十三个不同形象的法身,画作观水中月影状的称水月观音。见《法华经·普门品》。后用以喻人物仪容清。
成语举例:吴宫西子不如,楚国南威难赛。若比水月观音,一样烧香礼拜。★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一卷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水月观音是由“水”、“月”和“观音”三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水”表示清澈透明,指人物皮肤白净,如水一样清澈;“月”表示明亮、皎洁,指人物容貌美丽如明亮的月亮;“观音”是佛教中一位慈悲观世音菩萨的名字,代表慈悲和智慧。整个成语意味着女子容貌出众、美丽动人。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形容女子的容貌非常美丽,优雅动人。
故事起源
- 关于“水月观音”的故事并不多见,常常是以诗词中的描写为基础。该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诗词中对女子美丽的描绘,特别是描写女子容貌如水月般清澈明亮的诗句。
成语结构
- 主谓结构。
例句
- 1. 她长得水月观音,每个人都被她的美丽所吸引。2. 这位女演员演技出众,容貌更是水月观音,深受观众喜爱。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水”与“月”联系在一起,想象一个清澈明亮的水月,再联想到美丽的观音菩萨形象,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佛教中的观音菩萨形象和相关故事,以加深对成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她的容貌就像水月观音一样美丽动人。2. 初中生:她长得水月观音,引来了很多人的赞美和关注。3. 高中生:她的美貌堪比水月观音,令人难以忘怀。4. 大学生:那位女子的容貌宛如水月观音,令人陶醉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