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若无人
拼音báng ruò wú rén
含义好象旁边没有人在。形容神情态度高傲自如。
出处《后汉书·延笃传》:“虽渐离击筑,傍若无人,高凤读书,不知暴雨。”
典故出处
《后汉书·延笃传》:“虽渐离击筑,傍若无人,高凤读书,不知暴雨。”
近义词
旁若无人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好象旁边没有人在。形容神情态度高傲自如。
成语举例:陈太尉初下船时,昂昂然傍若无人,坐在中间。★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七十五回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的态度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
晋朝时期,王子敬从会稽经过吴郡,听说顾辟疆有个名园就去参观,碰见顾辟疆在园内设宴畅饮,王子敬游遍整个园子后在那里指指点点,旁若无人。顾辟疆气得把他的下人全赶出园子,接着就赶王子敬,王始终坦然自若,置之不理。
详细解释
- 形容一个人行为放纵,不顾及他人的感受或存在。
使用场景
- 可以用于形容一个人在公共场合或社交场合表现得非常自我,不顾及他人的存在和感受。
故事起源
- 相传,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一个故事。据说有一次,刘义隆在宫中举办宴会,大家都非常恭敬地站在一旁,唯独有一个官员叫王濛,他却悠闲地坐在一张椅子上,像没人一样。刘义隆看到后,对他的行为非常不满,于是便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他。
成语结构
- 傍:靠近;若:好像;无:没有;人:别人。
例句
- 1. 他在会议上傍若无人地大声喧哗,完全不顾及他人的感受。2. 她在公园里傍若无人地唱歌跳舞,引起了周围人的注意。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成一个人在一个人独自一人的场景中,表现得毫不在乎其他人的存在。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此成语相关的成语,如“目中无人”、“不把人放在眼里”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在课堂上傍若无人地大声说话,打扰了老师的讲解。2. 初中生:她在学校里傍若无人地穿着奇装异服,吸引了很多同学的目光。3. 高中生:他在考试中傍若无人地作弊,最后被老师发现了。4. 大学生:她在宿舍里傍若无人地放音乐,影响了室友的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