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东扬西荡在词典中的解释
dōngyángdàng

东扬西荡

拼音dōng yáng xī dàng

含义指飘泊无定。

出处《野叟曝言》第四一回:“姐姐若不见怜,怎样着落妹子死后魂灵,不至东扬西荡。”

典故出处

  • 《野叟曝言》第四一回:“姐姐若不见怜,怎样着落妹子死后魂灵,不至东扬西荡。”

近义词

  • 东飘西荡、东飘西泊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指飘泊无定。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不稳定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近代

详细解释

  • 东扬西荡是由“东扬”和“西荡”两个词语组合而成的成语。其中,“东扬”指的是向东方扬起,象征着积极向上、奋发向前;“西荡”指的是向西方荡起,象征着豪放自由、奔放不羁。整个成语形容一个人的举止、行动轻快活泼,自信而豪放。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的行为举止轻松自如、自信大胆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工作、学习或社交场合中表现出的自信和活力。

故事起源

  • 该成语起源于《晋书·宗懔传》:“宗懔年十二,尝从其父东扬西荡,见之者无不称异。”宗懔是晋朝时期的一位文学家,他在年少时跟随父亲四处游历,表现出聪明机智、自信豪放的性格。后来,人们用“东扬西荡”来形容他的举止,逐渐演变成为一个成语。

成语结构

  • 成语“东扬西荡”由两个动词组成,表示方向和动作,形象地描述了人的行动和举止。

例句

  • 1. 他的举止轻松自如,东扬西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 她的演讲充满活力,东扬西荡,赢得了观众的掌声。

记忆技巧

  • 可以将“东扬西荡”与一个自信、活力充沛的人形象联系起来,想象他在东方扬起、西方荡起的动作,从而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东奔西走”、“南征北战”等,来拓展对成语的理解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运动会上东扬西荡地跑着,拿到了第一名。2. 初中生:他在舞台上东扬西荡地演唱,赢得了观众们的喝彩。3. 高中生:老师鼓励我们要勇敢地东扬西荡,追求自己的梦想。4. 大学生:在大学里,我们要敢于东扬西荡,积极参与各种活动,才能拓宽自己的视野。

拆字解意

东扬西荡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