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扫墓望丧在词典中的解释
sǎowàngsàng

扫墓望丧

拼音sǎo mù wàng sàng

含义扫除墓地,以待人死入葬。指酷吏必当有恶报,指日可待。

出处语出《汉书·酷吏传·严延年》:严延年迁河南太守,其母从东海来,欲从延年腊,到洛阳,适见奏报引决囚人。母大惊,谓延年曰:“我不自意当老见壮子被刑戮也!行矣!去女东归,扫除墓地耳!”后岁余,延年果败。

典故出处

  • 语出《汉书·酷吏传·严延年》:严延年迁河南太守,其母从东海来,欲从延年腊,到洛阳,适见奏报引决囚人。母大惊,谓延年曰:“我不自意当老见壮子被刑戮也!行矣!去女东归,扫除墓地耳!”后岁余,延年果败。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扫除墓地,以待人死入葬。指酷吏必当有恶报,指日可待。
    成语举例:《隋书·隐逸传·李士谦》:“积善余庆,积恶余殃,高门待封,扫墓望丧,岂非休咎应邪?”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连动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

  • 汉朝时期,严延年任河南太守,他的母亲从东海跟他来到洛阳。一次,正巧看见奏报引决犯人。他母亲大惊说:“我不自意当老见壮子被刑戮也!行矣!去女东归,扫除墓地耳!”过了一年多,严延年果然遭到惩治。

详细解释

  • 扫墓,指清理墓地、祭拜祖先。望丧,指对亲人的死亡感到悲痛。这个成语形容人们对亲人的死亡感到极度的伤心和悲痛。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们因亲人的离世而感到非常悲伤和伤心的场景。也可以用来形容对任何重大损失或失败感到极度悲痛的情况。

故事起源

  • 扫墓望丧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风俗习惯。古人认为祖先的灵魂需要得到祭祀和供奉,因此每年都会到祖先的墓地扫墓、烧纸、祭拜。在扫墓的过程中,人们会思念已故的亲人,表达对他们的怀念和悲痛之情。扫墓望丧这个成语正是源于这种古代风俗。

成语结构

  • 扫墓望丧是一个由两个动词和一个名词组成的成语。其中,扫墓和望丧都是动词,表示行为动作,而墓则是名词,表示动作的对象。

例句

  • 1. 他听到爷爷去世的消息后,扫墓望丧,一连几天都心情非常低落。2. 她的丈夫在车祸中不幸去世,她扫墓望丧,一直无法走出悲痛的阴影。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扫墓和望丧这两个词语与墓地、悲伤、悲痛等相关的形象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情景的记忆图像。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和用法。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与扫墓和望丧相关的文化和习俗,以及其他表达悲伤和伤心的成语和词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听到小狗被车撞死的消息后,扫墓望丧,心情非常难过。2. 初中生:他的奶奶去世了,他整天扫墓望丧,看起来很伤心。3. 高中生:考试没考好,他扫墓望丧,觉得自己非常失败。

拆字解意

扫墓望丧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