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魂失魄
拼音sàng hún shī pò
含义失去了魂魄。形容非常惊慌或心神不宁的样子。
出处鲁迅《坟·未有天才之前》:“自从新思潮来到中国以后,其实何尝有力,而一群老头子,还有少年,却已丧魂失魄的来讲国故了。”
典故出处
鲁迅《坟·未有天才之前》:“自从新思潮来到中国以后,其实何尝有力,而一群老头子,还有少年,却已丧魂失魄的来讲国故了。”
近义词
魂不附体、惊慌失措、丧魂落魄
反义词
泰然自若、若无其事
英文翻译
be in panic <out of one's wits>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失去了魂魄。形容非常惊慌或心神不宁的样子。
成语举例:欧阳予倩《潘金莲》第五幕:“自你一气出门以后,我是和丧魂失魄一般,就活着也没有意思!”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现代
成语正音:丧,不能读作“sānɡ”。
成语辨形:魄,不能写作“破”。
详细解释
- 丧魂失魄是指人因受到巨大的惊吓或遭遇突发事件而精神恍惚、无法自持的状态。形容人在面临恐怖、困惑或危险时,心神不宁,丧失了理智和自我控制能力。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在惊恐、慌乱的情况下失去了应有的思考和行动能力。可以用来描述恐怖片中的情节、恶劣天气下的人们、或者在遭遇突发事件时的人们。
故事起源
- 《后汉书·卷六十一》中有一则关于丧魂失魄的故事。故事中,王莽篡权后,刘氏皇室被迫流亡,刘秀的妻子王氏在逃亡时被捕,被迫与王莽的儿子结婚。在婚礼上,王氏感到非常害怕,表现出恍惚、失魂落魄的状态,从而形成了这个成语。
成语结构
- 丧魂失魄由两个成语组合而成,丧魂和失魄,形容人在遭遇惊吓时,精神恍惚、无法自持。
例句
- 1. 在那次地震中,他被吓得丧魂失魄,一直无法从恐惧中恢复过来。2. 她听到了一声巨响,吓得丧魂失魄地跑了出去。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形象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受到巨大惊吓后,魂魄出窍,不知所措的样子。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恐惧、惊慌失措相关的成语,如惊弓之鸟、惊慌失措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在演出前,小明紧张得丧魂失魄,不知道该怎么表演。2. 初中生:面对考试时,小红感到丧魂失魄,完全无法集中注意力。3. 高中生:当他看到车祸现场时,他吓得丧魂失魄,完全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个紧急情况。4. 大学生:在面试时,小张紧张得丧魂失魄,忘记了自己的自我介绍。5. 成年人:遇到恶劣天气时,人们丧魂失魄地逃离危险区域,寻找安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