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敢怒敢言在词典中的解释
gǎngǎnyán

敢怒敢言

拼音gǎn nù gǎn yán

含义敢于愤怒,又敢于说出来。

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一回:“那计氏虽也还敢怒敢言,当不起晁大舍也敢为敢做。”

典故出处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一回:“那计氏虽也还敢怒敢言,当不起晁大舍也敢为敢做。”

近义词

  • 敢作敢为

反义词

  • 敢怒而不敢言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敢于愤怒,又敢于说出来。
    成语举例:那计氏虽也还敢怒敢言,当不起晁大舍也敢为敢做。(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一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敢说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近代

详细解释

  • 敢怒敢言是指一个人敢于表达自己的愤怒和意见,不畏惧他人的反对或打击。这个成语强调了勇敢和坚定的态度,表达了个人的自信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使用场景

  • 敢怒敢言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对不公正、不合理的事情时勇敢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个成语常常用于表扬那些敢于站出来维护自己权益的人,也可以用来激励他人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故事起源

  • 敢怒敢言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昭公十九年》中,用来形容鲁国大夫子贡。子贡在面对鲁昭公不公正的政策时,敢于勇敢地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愤怒,因此被称为“敢怒敢言”。

成语结构

  • 敢怒敢言是由两个相同的“敢”字和两个相同的“言”字组成的,形式上呼应和强调了勇敢和坚定的态度。

例句

  • 1. 他是一个敢怒敢言的人,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困难,都会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2. 在这个会议上,我们应该敢怒敢言,勇敢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敢怒敢言”与“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愤怒和意见”进行联想,同时注意成语中的“敢”和“言”字的重复,以及其与勇敢和坚定的态度的关联,来记忆和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表达自己的勇气和能力相关的成语,例如“直言不讳”、“刚正不阿”等,以丰富自己的词汇和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学会了敢怒敢言,不再害怕说出自己的意见。2. 初中生:作为班级的代表,我要敢怒敢言,为同学们争取更多的权益。3. 高中生:在辩论赛中,我敢怒敢言,坚持自己的立场并提出有力的论据。4. 大学生:作为一名大学生,我要敢怒敢言,为社会的不公正现象发声。5. 成年人:在工作中,我敢怒敢言,勇敢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为团队的发展贡献力量。

拆字解意

敢怒敢言成语造句

  • 敢怒敢言造句(精选10条)

    1、哈哈,习武之人本来就都是这样子敢怒敢言的性情中人,所以,长赖夫人无需在意这些小节啦。2、以前忍气吞声畏畏缩缩,换来的是嫡系子弟们无情的蔑视与殴打,今日老子就活个坦坦荡荡敢怒敢言,看谁能把我怎样!“藐视族长,你这是在找死!”。3、敢怒敢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