棺槥
拼音guān huì
注音ㄍㄨㄢ ㄏㄨㄟˋ
繁体
基本解释
粗陋的小棺材。《梁书·武帝纪上》:“ 高祖 并加隐卹,其死者命给棺槥。”《新唐书·卢钧传》:“其子姓穷弱不能自还者,为营棺槥还葬。” 明 唐顺之 《封知府朱公墓志铭》:“寺傍空室一区,寺僧以寄棺槥。”
基本含义
- 指人死后被装入棺材,用来形容人快要死了或处境极为危险。
详细解释
- 棺槥是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棺指的是用来盛放尸体的器具,槥指的是盛放物品的大箱子。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或者形容一个人快要死了。
使用场景
- 棺槥这个成语多用于形容一个人处于极度危险或生命垂危的情况下。比如,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战争中面临死亡的境地,或者用来形容一个人生病严重,有生命危险。
故事起源
- 关于棺槥这个成语的具体故事起源尚无确切记载。
成语结构
- 棺槥是一个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棺和槥分别表示盛放尸体的棺材和盛放物品的大箱子。
例句
- 1. 他生病已经很久了,现在已经到了棺槥的边缘。2. 在战争中,士兵们常常面临棺槥的危险。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棺槥这个成语与棺材和大箱子的形象联系起来进行记忆。想象一个人被装进棺材中,或者一个人被装进大箱子中,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传统葬礼习俗,以及与死亡相关的成语和文化。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病得很重,快要到棺槥的时候了。2. 初中生:那个人在战争中勇敢地战斗,差点就葬身于棺槥之中。3. 高中生:经历了一场大火,他们才刚刚逃离棺槥的命运。4. 大学生:他在这个项目上投入了太多,现在已经到了棺槥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