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朔鼙在词典中的解释
shuò

朔鼙

拼音shuò pí

注音ㄕㄨㄛˋ ㄆㄧˊ

繁体

基本解释

  • 即鼙鼓。古代射礼奏乐时,须先击鼙鼓,故称。《仪礼·大射》:“一建鼓在其南,东鼓;朔鼙在其北。”《释名·释乐器》:“鼙,裨也,裨助鼓节也。声在前曰朔,朔,始也。”

基本含义

  • 指迅猛、勇猛,形容军队或个人作战勇猛无畏。

详细解释

  • 朔鼙是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朔指的是北方,鼙指的是战鼓。朔鼙的意思是北方的战鼓,原指北方军队的战鼓声,后来引申为迅猛、勇猛的作战风格或个人的勇猛无畏。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军队或个人在战斗中表现出的勇猛无畏的精神状态。也可以用来形容其他领域中表现出的迅猛、勇猛的风格或行动。

故事起源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中有一则故事。昭公二十五年,齐国攻打莒国,莒国派出的使者告诉齐国的大夫齐国的战鼓已经打响,朔鼙之声已经响彻天地。这个故事中的“朔鼙”就是指北方战鼓的声音,后来成为了一个成语。

成语结构

  • 朔鼙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名词“朔”和名词“鼙”组成。

例句

  • 1. 那支队伍勇猛无畏,真是一支朔鼙之师。2. 他在比赛中展现出了朔鼙的风格,让对手望而生畏。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朔鼙”与北方战鼓的声音联系起来,想象北方战鼓的声音嘹亮有力,代表勇猛无畏的精神。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其他与勇猛无畏相关的成语,例如“奋勇当先”、“勇往直前”等,进一步扩展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在比赛中打得很朔鼙,赢得了冠军。2. 初中生:这支队伍作战时表现出朔鼙的气势,打败了强大的对手。3. 高中生:他在考试中展现出朔鼙的风格,一举夺得了全国第一的成绩。

拆字解意

朔鼙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