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庀役在词典中的解释

庀役

拼音pǐ yì

注音ㄆㄧˇ 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 雇用工匠。 唐 元稹 《茅舍》诗:“度材无强略,庀役有定价。”

基本含义

  • 指官员因贪污受贿而被贬谪或罢官。

详细解释

  • 庀役是一个古代成语,由两个字组成。庀,指的是被贬谪或罢官;役,指的是劳役、服役。庀役一词原本是指官员因贪污受贿而被贬谪或罢官后,被迫从事劳役的情况。它形象地比喻了贪官污吏遭到应有的惩罚和处罚。

使用场景

  • 庀役一词多用于描述官员贪污受贿而被贬谪或罢官的情况。可以用于讽刺和批评腐败现象,也可以用于描述历史上的贪官污吏被惩罚的情景。

故事起源

  • 《汉书·贾谊传》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贾谊是汉朝时期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他曾经在朝廷中任职,但因为他坚持主张变法,受到了保守势力的排斥和打击。最终,贾谊被贬谪到边远地区,从事底层的劳役工作。这个故事成为了庀役这个成语的起源。

成语结构

  • 庀役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结构简单明了。

例句

  • 1. 这位贪官最终被判庀役,为自己的贪污行为付出了代价。2. 那些贪图私利的官员最终都会遭到庀役的惩罚。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庀役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贪官被贬谪到边远地区,被迫从事底层劳役的情景,以此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历史上的腐败现象和反腐斗争,以及官员贪污受贿的危害和影响。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这个官员做了坏事,最后被庀役了。2. 初中生:我读过一本历史书,里面讲了很多官员因贪污受贿而被庀役的故事。3. 高中生:庀役是古代中国的一种惩罚方式,用来打击贪官污吏。4. 大学生:我们应该坚决反对腐败,让贪官们都被庀役。

拆字解意

庀役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