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缯
拼音jiàng zēng
注音ㄐㄧㄤˋ ㄗㄥ
繁体
基本解释
红色缯帛。 汉 应劭 《风俗通·怪神·石贤士神》:“輜輦轂击,帷帐絳繒。”《晋书·舆服志》:“其(皇太子)侍祀则平冕九旒,衮衣九章,白纱絳缘中单,絳繒韠,采画织成衮带,金辟邪首,紫緑二色带。”
基本含义
- 形容红色鲜艳。
详细解释
- 绛缯是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绛指的是一种红色的染料,缯指的是一种丝绸。绛缯形容红色鲜艳,通常用来形容红色的衣物或物体。
使用场景
- 绛缯常用于形容红色的衣物,也可以用来形容红色的花朵、天空等。
故事起源
- 绛缯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服饰文化。在古代,绛红色是一种非常昂贵的染料,只有皇室贵族才能使用。因此,绛缯成为了一种象征豪华和尊贵的词语。
成语结构
- 绛缯由两个词组成,绛和缯,都是名词。
例句
- 1. 她穿着一身绛缯的礼服,显得格外美丽。2. 天空被夕阳染成了一片绛缯,美得令人陶醉。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穿着一身绛红色的衣服,鲜艳夺目的样子会让人难以忘记。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古代的服饰文化,了解不同颜色在古代的象征意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画了一朵绛缯色的花。2. 初中生:她的裙子是绛缯色的,非常漂亮。3. 高中生:夕阳下的天空被染成了一片绛缯,美得让人心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