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放教在词典中的解释
fàngjiào

放教

拼音fàng jiào

注音ㄈㄤˋ ㄐㄧㄠˋ

繁体

基本解释

  • 使;令。 唐 白居易 《春来频与李二十宾客同游因赠长句》诗:“可惜济时心力在,放教临水復登山。” 金 元好问 《满江红·嵩山中作》词:“暂放教老子据胡牀,邀明月。”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瞳人语》:“此 芙蓉城 七郎子新妇归寧,非同田舍娘子,放教秀才胡覷。”

基本含义

  • 指不按规定、约定办事,任意放纵,不加约束。

详细解释

  • 放教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人不守规矩,任意放纵,不加约束的行为。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做事情时没有遵守规定,自由散漫,不受约束的状态。

使用场景

  • 放教常常用于批评或讽刺一个人的行为不规范,不守纪律。可以用于形容工作、学习、生活中的不负责任、不认真的人。

故事起源

  • 放教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教育制度。在古代,学生在学习期间必须遵守师长的教导和学校的纪律。如果一个学生不遵守规定,懒散不学,就被称为“放教”。这个成语后来也被引申为形容其他领域中不守纪律的行为。

成语结构

  • 放教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放”和“教”。

例句

  • 1. 他在工作中总是放教,不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2. 这个学生放教,从不认真听讲,成绩自然不好。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放教”与放纵、不守规矩的行为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在教室里放任自己,不受任何约束的样子。

延伸学习

  • 学习其他与纪律、规范相关的成语,如“守株待兔”、“杯弓蛇影”等,来扩展对于放教这个成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喜欢那个同学,他总是放教,不认真听老师讲课。2. 初中生:班上有些同学放教,不按照规定写作业,给老师添很多麻烦。3. 高中生:有些同学考试前不复习,完全放教,结果成绩很差。

拆字解意

放教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