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病
拼音lǒng duàn bìng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服务差、收费高,却非但没有被淘汰,反而不正常生长,这正是典型的“垄断病”。在很大程度上,一般竞争性领域的跨越式发展中,为提高产业发展效率,从布局到经营都采取了倾向垄断的方法,由此形成并固化了排斥竞争的利益格局,落下了病灶。而同时,普通消费者对于垄断经营可能或已经造成的利益损失,缺少自我救济手段。技术屏障、信息失衡、维权无门……使得普通消费者难以参与反垄断。
垄断病,垄断行业有一种病态发展观点,一旦出现亏损就把扭亏的希望寄托在涨价上,不管是内部管理导致的亏损还是经营问题导致亏损,而通过涨价来抵消这种亏损,只能问题永远掩盖起来,而这种掩盖的权力就是来自垄断。
危害
垄断行业一出现亏损就想到涨价的“垄断病”,在5大发电集团已有4家首次出现巨亏的情况下,马上将负担转移到电力用户的头上,转移到普通老百姓的头上,因为电力涨价而引发新一轮的涨价。
企业利益与公众利益长期背离,最终会伤害到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于垄断的监管如果不能及时到位,在高额利润召唤下,垄断式经营就可能成为市场的价值取向。倾向垄断前景、排斥合理竞争,在“马太效应”之下,垄断性企业获得过多资源不断发展壮大。而由于缺乏发展空间,一旦市场形势有变,非垄断资本就不愿意再进入实体经济。这种失衡情况,实际上意味着经济资源的变相浪费和经济体系体质的下降。
治理
破除垄断,无论从保障民生的角度,还是从经济发展的立场;无论是为维护消费者权益,还是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警惕并破除不涉及经济安全的市场领域的非正常垄断现象,都是当有之义、当务之急,是政府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
基本含义
- 指某个行业或领域中存在垄断情况,导致市场失去竞争,造成不公平的经济现象。
详细解释
- 垄断病是一个比喻性的成语,用来形容某个行业或领域中的垄断现象。垄断是指某个企业或组织独占市场,掌握了供需关系的主动权,从而限制了其他竞争者的进入,形成了不公平的经济现象。垄断病的存在会导致市场缺乏竞争,消费者的权益受到损害,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使用场景
- 垄断病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各种垄断现象,如某个企业独占某个行业市场、某个地区的资源被少数企业垄断等。在经济学讨论或批评垄断现象时,可以使用垄断病来形象地描述。
故事起源
- 垄断病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东京梦华录》一书中。该书是明代作家杨慎所著,描述了明代末年中国社会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其中,垄断病一词被用来形容当时商业垄断的现象,表达了对垄断经济状况的不满和批判。
成语结构
- 垄断病这个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垄断”和“病”。其中,“垄断”表示某个企业或组织独占市场,而“病”则表示垄断现象对经济发展的不良影响。
例句
- 1. 这个行业已经被几家大企业垄断了,真是垄断病严重。2. 市场上缺乏竞争,消费者的选择空间很小,这是典型的垄断病状况。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垄断病这个成语。可以将“垄断”联想为一座高高的土堆,而“病”则表示这座土堆上出现了问题。这样,垄断病就可以形象地表示某个行业或领域中的垄断现象。
延伸学习
- 如果想深入了解垄断病这个成语的相关知识,可以学习经济学中有关垄断现象的理论和案例。了解垄断经济对市场和消费者的影响,以及如何防止和打破垄断现象。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这家游戏公司垄断了市场,让其他公司都没有机会。中学生:政府应该采取措施打破医药行业的垄断病,让药品价格更加公平。大学生:垄断病不仅会损害消费者的权益,也会阻碍市场的发展和创新。成年人:我们应该鼓励竞争,避免出现垄断病,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