缄口
拼音jiān kǒu
注音ㄐㄧㄢ ㄎㄡˇ
繁体
基本解释
[释义]
(动)〈书〉闭着嘴(不说话)。
[构成]
动宾式:缄|口
[例句]
他缄口不谈。(作谓语)
近义词
闭口、箝口、钳口
反义词
饶舌
英文翻译
1.[书] keep one's mouth shut; hold one's tongue; say nothing
详细解释
《孔子家语·观周》:“ 孔子 观 周 ,遂入太祖 后稷 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后因谓闭口不言为“缄口”。 汉 蔡邕 《铭论》:“ 周 庙金人,缄口以慎。” 隋 王通 《中说·礼乐》:“汝将闭门却扫歟?不知缄口而内修也。” 清 沉起凤 《谐铎·屏角相郎》:“妯娌间有乞其谈相者,缄口不道一字。” 叶蔚林 《蓝蓝的木兰溪》:“伙房的大师傅和通讯员 小安 正在井边咬耳朵,看见她走过来就立即缄口了。”
基本含义
- 闭口不言,保持沉默。
详细解释
- 缄口是指闭口不言,保持沉默。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某种情况下选择保持沉默,不发表意见或不透露信息。
使用场景
- 缄口常常用于形容某人在面对敏感话题或重要事情时选择保持沉默。它也可以用于提醒人们在某些情况下保持谨慎,不轻易透露秘密或重要信息。
故事起源
- 缄口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诗经·秦风·无衣》中。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穷困潦倒的人,他没有衣服可穿,但他选择保持沉默,不向别人求助。这个故事启发了人们对于保持沉默的理解,将之形成了成语缄口。
成语结构
- 缄口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缄”是动词,意为封闭、关闭;“口”是名词,意为嘴巴、口腔。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表示闭口不言的意思。
例句
- 1. 在重要会议上,他选择缄口不言,不参与讨论。2. 当被问及涉及公司机密的问题时,他缄口不言,不泄露任何信息。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封闭"和"嘴巴"相关的形象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用手指将他的嘴巴封住,表示他选择保持沉默,不发表意见或透露信息。
延伸学习
- 你可以学习其他与沉默、保密相关的成语,如闭口无言、守口如瓶等。这些成语都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缄口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问我考试成绩怎么样,我缄口不言,因为我不想让别人知道。2. 初中生:当我被问及我的家庭情况时,我选择缄口不言,因为我觉得这是私人的事情。3. 高中生:在学校的辩论比赛中,我选择缄口不言,因为我想听听其他人的观点。4. 大学生:当被问及对政治问题的看法时,我缄口不言,因为我觉得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希望这个学习指南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