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圉牧在词典中的解释

圉牧

拼音yǔ mù

注音ㄧㄩˇ ㄇㄨˋ

繁体

基本解释

  • 饲养牛马的人。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重与王太尉书》:“询诸圉牧,莫不皆知。”《金史·田琢传》:“官司圉牧,势家兼并,亦籍其数而授之农民。”

基本含义

  • 指对人民进行管理和照顾的意思。

详细解释

  • 圉牧源自于古代中国的农业社会,圉指的是围栏,牧指的是放牧,合起来就是指围栏中放牧牲口。引申为管理和照顾人民,保护和照料他们的生活和安全。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领导者对人民的关心、保护和照顾,也可以用来形容对下属的管理和照顾。

故事起源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记载了一个故事。古代的郡守在郡城的四方建立了四个牧场,分别放养了牛、羊、马和鸟。郡守每天都亲自巡视牧场,细心照料动物的饮食和安全。这个故事被人们传颂,成了形容领导者关心民众的典范。

成语结构

  • 动词+名词

例句

  • 1. 领导者应该圉牧百姓,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安全。2. 老师对学生一直很圉牧,关心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圉牧”拆分为“圉”和“牧”,想象一个围栏中有牲口在放牧,这样可以帮助记忆其基本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与领导者关心人民、保护人民相关的成语,例如“悉心保护”、“关怀备至”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就像是我们的圉牧者,每天关心我们的学习和安全。2. 初中生:领导者应该像圉牧一样,关心人民的生活和安全。3. 高中生:领导者应该圉牧人民,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4. 大学生:作为学生,我们也应该互相圉牧,关心彼此的学习和成长。

拆字解意

圉牧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