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蒙昧在词典中的解释
méngmèi

蒙昧

拼音méng mèi

注音ㄇㄥˊ ㄇㄟˋ

繁体

基本解释

  • ◎ 蒙昧 méngmèi
    (1) [uncultured;barbaric;uncivilized]∶指未开化的原始状态
    蒙昧时代
    (2) [ignorant;benighted;illiterate]∶愚昧,不通事理
    蒙昧无知

近义词

  • 无知、迂曲、愚笨、愚蠢、愚昧

反义词

  • 文明

英文翻译

  • 1.(没有文化) barbaric; uncivilized; uncultured
    2.(不懂事理) ignorant; benighted; unenlightened

详细解释

  • (1).昏昧;愚昧。《晋书·阮种传》:“臣诚蒙昧,所以为罪。” 唐 罗隐 《谗书·市赋》:“始先生以踊屨之讥革寡人之非,今先生以交易进退祛寡人之蒙昧。” 元 刘壎 《隐居通议·理学一》:“儿童初学,蒙昧未开,故瞢然无知。” 孙中山 《兴中会宣言》:“下则蒙昧无知,鲜能远虑。”
    (2).犹朦胧;迷糊。 唐 孟郊 《卧病》诗:“倦寝意蒙昧,强言声幽柔。”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一:“蒙昧也人生,霎时间浮光掠影。”
    (1).目不明。 汉 蔡邕 《瞽师赋》:“夫何矇昧之瞽兮,心穷忽以鬱伊。”
    (2).未开化的原始状态。《三国志·蜀志·郤正传》:“昔在鸿荒,矇眛肇初,三皇应籙,五帝承符。”《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教育泛论》:“处文明灿烂之世界,而犹欲袭用矇昧之旧俗,是非颠倒,孰有过於是者乎!”
    濛昧:迷茫,昏暗。 晋 张载 《霖雨》诗:“零雨餘旬朔,濛昧日夜坠。”

基本含义

  • 指人无知无识,愚昧无知。

详细解释

  • 蒙昧是由“蒙”和“昧”两个字组成的成语,蒙指迷糊、愚昧,昧指黑暗、无知。蒙昧形容人缺乏知识,见识浅薄,对事物的真相和本质一无所知,思想闭塞、愚昧无知。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的无知和愚昧,也可用于形容某些社会现象的落后和愚昧。

故事起源

  • 《史记·封禅书》中有一则故事,说的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人到各地征求人民的意见,有个叫陈胜的农民说:“臣闻秦地多蒙昧人。”意思是说秦国的人民普遍无知愚昧。后来,这个故事中的“蒙昧”逐渐被引申为形容人的无知和愚昧。

成语结构

  • 蒙昧是由两个形容词组成的成语,形容词之间没有明显的逻辑关系。

例句

  • 1. 这个人一直生活在蒙昧之中,对现实一无所知。2. 那些蒙昧的观念已经被现代科学所推翻。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蒙昧”与“无知愚昧”联系起来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被一团黑暗所包围,无法看到真相和本质,就像是处于蒙昧之中。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成语和词语来扩展对“蒙昧”的理解,如蒙混、昧心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对这个问题一无所知,真是太蒙昧了!2. 初中生:这个人思想闭塞,蒙昧无知,需要加强教育。3. 高中生: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不要陷入蒙昧之中。4. 大学生:在信息时代,我们不能停留在蒙昧的状态,要积极开拓视野,增长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