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皰
拼音miàn páng
注音
繁体面皰
基本解释
病名。因受风热而生的面部疮皰。 隋 巢元方 《诸病源候论·面皰候》:“面皰者,谓面上有风热气生皰头如米大,亦如穀大,白色者是也。《养生方》云:‘醉不可露卧,令人面发疮皰。’”
基本含义
- 指面部长痘疮,形容容貌不佳。
详细解释
- 面皰是由“面”和“皰”两个字组成的成语。面指人的脸部,皰指面部长痘疮。这个成语形容人的容貌不好,面部有痘疮。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容貌不佳或者长有痘疮。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的描述或者文学作品中的描写。
故事起源
- 面皰最早出自《晋书·吴懿传》:“懿少有长面皰,尝从朝归,见扬州儿童戏于市上,争投桃核,即令取核投之,自走至门,无所失也。”这个故事描述了吴懿年少时长有痘疮,但他并不在意,反而用核桃壳来玩耍,展现了他的乐观豁达心态。
成语结构
- 主语 + 长 + 面皰
例句
- 1. 他长了面皰,但是他的内在美才是最重要的。2. 面皰并不影响她的自信和魅力。3. 这个男孩长了面皰,但是他的笑容依然灿烂。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面皰”与“长痘疮”联系起来记忆。也可以通过和其他形容容貌不佳的成语进行对比,如“面黄肌瘦”、“目光短浅”等,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容貌相关的成语,如“面黄肌瘦”、“面如土色”等,丰富自己的词汇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长了面皰,但是他的内在美才是最重要的。2. 初中生:面皰并不影响她的自信和魅力。3. 高中生:这个男孩长了面皰,但是他的笑容依然灿烂。4. 大学生:她长了面皰,但是她的才华和智慧让人无法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