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质
拼音bīng zhì
注音ㄅㄧㄥ ㄓ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军事攻击的目标。《韩非子·存韩》:“均如贵臣之计,则 秦 必为天下兵质矣。” 陈奇猷 集释引 顾广圻 曰:“质,如字,射的也。”
基本含义
- 指军队的素质和战斗力。
详细解释
- 兵质是指军队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包括士兵的训练水平、战术技能、道德品质等。一个军队的兵质高,就意味着他们在战斗中更加强大和有效。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军队的战斗力和素质,也可以用来形容其他集体或个人的素质和能力。
故事起源
- 兵质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中。《左传》是中国古代历史书籍,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在其中的一篇文章中,描述了一个国家的军队因为士兵的训练不足而战败,从而引发了人们对兵质的讨论。
成语结构
- 兵质是一个主谓结构的成语,由“兵”和“质”两个字组成。
例句
- 1. 这支军队的兵质非常高,训练有素。2. 他们的兵质差,战斗力不强。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兵质”拆分为“兵”和“质”,并与军队的素质和战斗力联系起来进行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军队的训练和素质提升的方法,以及战争中兵质对战斗胜负的影响。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级的团队合作能力很强,兵质高。2. 初中生:这支篮球队的兵质很高,经常获得比赛冠军。3. 高中生:这个学校的学生兵质不错,参加各种竞赛都能取得好成绩。4. 大学生:兵质是一个企业成功的关键,需要不断提升员工的能力和素质。5. 成年人:这个公司的兵质很差,员工素质低下,影响了整个团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