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佃
拼音chè diàn
注音ㄔㄜˋ ㄉㄧㄢˋ
繁体
基本解释
封建地主废除租田契约,强行收回农民租种的土地。也称抽佃、退佃。
基本含义
- 指撤销合同、解除约定。
详细解释
- 撤佃是由“撤销”和“佃”两个词组成的成语。撤销指取消、废除,佃指田地的租赁。撤佃表示解除土地租赁合同,归还田地给原主,不再继续耕种。
使用场景
- 撤佃常用于法律、农业等领域,用来形容解除地租合同的行为。也可用于形容取消其他类型的合同或约定。
故事起源
- 撤佃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战国策·齐策四》中,记载了齐国国君齐威王在位时,有一个名叫白狄的人,他租了一块土地耕种。后来,齐威王要用这块土地建造宫殿,于是派人前去通知白狄撤销租赁合同,归还土地。白狄接受了国君的决定,主动撤佃,将土地归还给了国家。
成语结构
- 主谓结构,由动词“撤”和名词“佃”组成。
例句
- 1. 他们商定撤佃,结束了租赁合同。2. 我们决定撤佃,将土地归还给原主。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撤佃”拆分成“撤销”和“租田”,用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同时,可以通过与类似含义的成语进行对比记忆,如“解约”。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撤佃相关的成语,如“废约”、“解约”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们撤佃了,不再种地了。初中生:因为合同纠纷,他们决定撤佃结束合作。高中生:经过协商,双方同意撤佃,解除了租赁合同。大学生:他们撤佃后,将土地归还给原主,结束了耕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