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节钺在词典中的解释
jiéyuè

节钺

拼音jié yuè

注音ㄐㄧㄝ ˊ ㄩㄝˋ

繁体

基本解释

  • 符节和斧钺。古代授予将帅,作为加重权力的标志。《孔丛子·问军礼》:“天子当阶南面,命授之节鉞,大将受,天子乃东面西向而揖之,示弗御也。”《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天子假 太祖 节鉞,録尚书事。” 唐 张祜 《送周尚书赴滑台》诗:“鼓角雄都分节鉞,蛇龙旧国罢楼船。” 明 张煌言 《上行在陈南北机宜疏》:“蒙皇上纶綍频颁,节鉞谬寄,臣感极生惭,愤极思奋。” 徐兴业 《金瓯缺》第一章:“年来多病,更是才疏力薄,但图个太平无事,一旦卸肩,把西陲的金瓯和全军交还朝廷……岂可谬领节钺,再当艰巨?”

基本含义

  • 指节制权力,不滥用职权。也可以用来形容严肃正直,不徇私情。

详细解释

  • 节钺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节指节制,钺指古代兵器,用于击打敌人,象征权力。节钺的意思是指在行使权力时要自我节制,不滥用职权,不任意妄为,要以公正和廉洁的原则来处理事务。

使用场景

  • 节钺常常用于描述官员、领导人或者任何拥有权力的人在执掌权力时应该谨慎行事,遵守法律和道德准则。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夸奖那些廉洁奉公、正直公正的人,也可以用来批评那些滥用职权、任意妄为的人。

故事起源

  • 节钺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战国时期。当时,秦国的国君秦孝公担心自己的权力滥用,于是他委托宰相王翦制作了一把特殊的钺,并交给了他的太子。这把钺有一个特殊的功能,只有当太子犯了重罪时,秦孝公才能用这把钺来处罚太子。这样,秦孝公通过制定这个规定,表达了他节制权力的决心。

成语结构

  • 节钺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

例句

  • 1. 作为一名公务员,我们应该时刻谨记节钺,不滥用职权。2. 领导干部要自觉遵守纪律,严守节钺,做到廉洁奉公。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节钺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手持着一把特殊的钺,他在行使权力时非常谨慎,不滥用职权,这就是节钺的意思。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古代的兵器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古代兵器的种类和用途。还可以学习其他与权力和职责相关的成语,如“官运亨通”、“贪官污吏”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们应该学会节钺,不做欺负别人的事情。初中生:领导干部要严格遵守节钺,不滥用职权。高中生:作为一名公务员,我们要时刻谨记节钺,廉洁奉公。

拆字解意

节钺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