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堕民在词典中的解释
duòmín

堕民

拼音duò mín

注音ㄉㄨㄛˋ ㄇㄧㄣˊ

繁体

基本解释

  • 称惰民。 绍兴 也叫“乐户”。 元 灭 南宋 后,将俘虏和罪犯集中于 绍兴 等地,称之为“怯怜户”; 明 编户籍,统称为“丐户”,或为后世“堕民”来源之一。又相传 宋 将 焦光瓒 率部降 金 , 宋 人引以为耻,乃贬其部卒之籍,称为“堕民”。或谓指 明 初 张士诚 、 方国珍 的部属。数百年来被视为“贱民”的一种,不许与一般平民通婚,不许应科举,多任婚丧喜庆的杂役等事。 清 雍正 时削籍,与平民同列。但与其他居民的界线,解放后才完全消失。 明 徐渭 《会稽县志诸论·风俗论》:“丐以户称,不知其所始,相传为 宋 罪俘之遗,故摈之,名‘堕民’。” 唐弢 《推背集·堕民》:“ 浙 东有一种被人轻视的民族,他们的声音笑貌,完全和当地居民一样;可是两者中间,却深深地隔着一条鸿沟。他们叫做堕民……七百余年来,他们就在悲苦和被人轻蔑的环境下过日子。”

基本含义

  • 指失去公民身份,被排除在社会之外的人。

详细解释

  • 堕民是由“堕”和“民”两个字组成的,其中,“堕”表示失去,下降,“民”表示公民,人民。堕民指的是失去公民身份,被排除在社会之外的人。这个成语主要用来形容那些被剥夺权益,被边缘化的人群。

使用场景

  • 堕民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某些社会阶层被边缘化、被剥夺权益的情况。例如,可以用来形容某些被歧视的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人民等。

故事起源

  • 堕民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在古代社会,有些人因为种族、贫穷、犯罪等原因失去了公民身份,被排除在社会之外。这些人被称为堕民,他们失去了社会的保障和尊重,生活在边缘地带。

成语结构

  • 堕民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堕”是形容词,表示下降、失去;“民”是名词,表示人民、公民。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形容词短语。

例句

  • 1. 这些被剥夺公民权益的人成了现代社会的堕民。2. 在这个国家,贫困地区的人民往往被视为堕民,缺乏基本的权益保障。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从高处摔下来,失去了公民身份,成为了堕民。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阶级制度,以及现代社会中的社会边缘化问题。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历史书籍、新闻报道、社会学研究等来深入学习。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那些没有上学的孩子被视为堕民,他们没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2. 初中生:在一些贫困地区,农民工的子女往往成为堕民,他们缺乏城市户口,很难享受到城市的福利。3. 高中生:一些少数民族的群体在现代社会中仍然被边缘化,成为了堕民,这是一个社会问题。希望以上关于“堕民”的学习指南能对你有所帮助!

拆字解意

堕民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