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言说在词典中的解释
yánshuō

言说

拼音yán shuō

注音ㄧㄢˊ ㄕㄨㄛ

繁体

基本解释

  • (1).谈论;说话。《北史·裴叔业传》:“听其言説,不觉忘疲。” 唐 柳宗元 《送徐从事北游序》:“读《诗》、《礼》、《春秋》,莫能言説,其容貌充充然,而声名不闻传於世,岂天下广大多儒而使然歟?” 郭沫若 《文艺论集·艺术家与革命家》:“言说便是行为的一种。”
    (2).指宣讲佛教的故事和理论。《华严经·入法界品》:“彼诸 如来 所有言説, 善财童子 悉能听受。”《黄檗断际禅师宛陵录》:“道在心悟,岂在言説,言説只是化童蒙耳。”《坛经·机缘品》:“吾今彊言説,令汝捨邪见。”
    (3).言辞;言论。 唐 柳宗元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诗:“澹然离言説,悟悦心自足。” 金 王喆 《惜芳时》词:“闲中认得玄机设,无言説、自然欢悦。” 清 王夫之 《为家兄作传略已示从子敞》诗:“正可忘言説,将心告烈皇。” 鲁迅 《朝花夕拾·<狗·猫·鼠>》:“这‘逻辑’的奥义,即在用我的话,来证明我倒是狗,于是而凡有言说,全都根本推翻,即使我说二二得四,三三见九,也没有一字不错。”

基本含义

  • 说话必须真实可信,行动必须果断有力。

详细解释

  • 言必信,指说话必须真实可信,不可虚假夸张;行必果,指行动必须果断有力,不可犹豫不决。这个成语强调了言行一致的重要性,即说话要做到言出必信,行动要做到行动果断有力。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言行一致,言必信行必果。也可以用来要求他人做事情时要说到做到,言出必信,行动果断有力。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出自于《论语·雍也》。孔子对弟子雍也说:“言必信,行必果。言有所不凡,行有所不敢,唯恐人之不识也。”意思是说,说话要真实可信,行动要果断有力。孔子强调了言行一致的重要性。

成语结构

  • 言必信,行必果是一个并列结构的成语,由两个部分组成,分别是“言必信”和“行必果”。

例句

  • 1. 他说话一向言必信,行必果,所以大家都很信任他。2. 这个领导善于言必信,行必果,所以能够有效地推动工作的开展。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言必信,行必果”与其基本含义相连,形成一个连贯的故事情节来记忆。例如,想象一个人说话时嘴里冒出的是真实可信的火焰,而他行动时则像是一个果实一样果断有力。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言说相关的成语,如“言简意赅”、“言之有物”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说话一向言必信,行必果,所以我很喜欢和他一起玩。2. 初中生:老师教育我们要言必信,行必果,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3. 高中生:在面试中,我们要言必信,行必果,展现自己的真实能力和决心。4. 大学生:作为学生干部,我们要言必信,行必果,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5. 成年人:在工作中,我们要言必信,行必果,才能赢得同事和上司的信任和尊重。